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声明 | WWF建议暂缓“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

日期:2016-12-05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期获悉,拟建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下称枢纽工程)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并即将进入立项审批阶段。WWF始终高度关注该枢纽工程的论证进程,此时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对此项目的机构立场。


WWF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仅有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该湖的生态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唯一代表。


鄱阳湖不仅为江西省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候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服务功能,而且对长于长江中下游包括河口区生态功能的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极危物种白鹤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主要在鄱阳湖过冬,这使得鄱阳湖成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同时,鄱阳湖发现的鱼类种类约占长江的三分之一,是淡水鱼类的重要基因库;此外,鄱阳湖还是长江中唯一尚存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现有淡水江豚野外种群的近一半生活在鄱阳湖。


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湿地可持续利用一直是全球生态环境保护组织WWF的优先工作领域。基于过去十五年的工作积累,WWF认为拟建的鄱阳湖枢纽工程将对水质、鱼类多样性、长江江豚栖息地、候鸟栖息地以及长江下游泥沙量等五个方面产生不可逆或不确定的影响,目前各项研究和论证的结果还不足以支持该枢纽工程的立项和建设。针对“鄱阳湖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长、水位下降常态化”的说法,WWF认为目前的数据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近十年的水位变化,并未对鄱阳湖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候鸟及长江江豚种群数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不能得出生态系统退化的结论,更不能成为该枢纽工程立刻上马的决策依据。


此外,枢纽工程的建设还被期望能够解决湖区缺水、渔获量减少等问题,但WWF认为目前对相关问题还缺乏研究,枢纽工程并不是其答案。


在枢纽工程即将进入立项审批的阶段,WWF呼吁有关部门坚持客观、公开、公正的原则,全面开展鄱阳湖生态功能的科学研究和评估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WWF愿意参与相关方面合作,为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及整个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流域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天鹅(WWF/图)


白鹤(WWF/图)


鸿雁和小天鹅(WWF/图)


背景资料: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负面生态影响


近年来,由于长江水情水势发生变化,鄱阳湖时常出现低枯水位,因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对流域内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困扰。为此,结合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启动,江西省提出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建议书中规划设计的方案,具有短期内保留水量供给、缓解低水位对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虽已由最早的“建坝发电”的控湖工程,不断调整并修改为现在“调枯不调洪、建闸不建坝、拦水不蓄水”的方案,从而部分缓解居民取水、通航等问题,但却可能对鄱阳湖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对鄱阳湖的核心生态服务功能也将带来难以估测的影响。鉴于国际社会对该问题的高度关注,若决策不当,将使得鄱阳湖面临的生态风险演变成为包括多个国际公约、双边协定中的大国责任与义务的声誉影响和外交风险,存在着严重的后果。简述如下:


1、生态影响


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无论是最初的“建坝发电”方案还是修改后的“建闸”方案,其核心影响都是控水工程将改变湖区原有的水文动态过程,使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正如持续的低水位对鄱阳湖的生态带来影响一样,持续的高水位同样会因为淹没期的延长以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将会对湿地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改变越冬水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从而对已经十分濒危的越冬水鸟造成重要影响。


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会对鄱阳湖自身的水质带来威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闸门关闭时,鄱阳湖形成封闭水体,成为静水环境,纳污能力大大下降。如果江西省的排污总量不降低,鄱阳湖在枯水季节发生类似于太湖蓝藻爆发事件的风险极大。类似事件在长江中下游其它诸多阻隔性湖泊,以及在多条河流中修建水库的入库江段上时有发生。虽然鄱阳湖可以通过丰水季节换水将这些污染物下泄,但其存留湖泊期间对湖泊带来了新的生态威胁。这将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确保“一湖清水”的目标相悖。


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会严重影响鱼类多样性。根据调查研究,长江中下游阻隔性湖泊的鱼类多样性要明显少于通江湖泊鱼类的多样性。由于枢纽工程的建设,鄱阳湖与长江的自然连通的状况将被改变,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可能进一步衰退,该工程对中国淡水渔业的影响不容忽视。一方面,江湖洄游、河海洄游性鱼类在鄱阳湖与长江之间将季节性受阻,其进入湖区肥育的机会减少,时间改变,这也间接影响到涉水鸟类和长江江豚的饵料鱼供应;另一方面,长江是中国淡水渔业最重要的基因资源库,是全国的淡水渔业最主要的鱼苗产地。江湖阻隔后,水体流动性减弱,适合流水性鱼类生活的生境将遭受极大破坏。


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会对长江江豚的生存带来新的威胁。鄱阳湖是濒危物种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江豚最后的避难所”。近期调查显示种群数量达450头,接近长江流域现有种群的一半左右。在全流域开展长江江豚保护正处于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启动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将使长江江豚的生境更为破碎化,迁移通道受阻,与长江中其它种群的基因交流隔断,生存空间进一步被压缩,使江豚种群面临更大的危机。即使在规划方案中提及为鱼类和江豚设计了通道,但据WWF了解,这些通道能够让“鱼类和江豚可以自由通过”的结论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


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会对长江下游在流量、泥沙量方面产生影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枯季的水量和泥沙将停留在鄱阳湖区,势必减少长江干流的流量和含沙量,由此会给长江下游带来一系列未知的问题,特别是河口地区如上海市的供水工程青草沙水库。


2、国际影响


中国是作为全球性政府间保护公约《湿地公约》的重要缔约国之一。众所周知,《湿地公约》全称为《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因此,水鸟保护成为公约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湿地公约组织的研究和定义,当生态特征变化已经超出可接受的变化范围时,自然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影响。国际重要湿地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维持其生态特征。


鄱阳湖最核心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区域之一,其关键生态特征为典型的季节性水文节律变化,并因此形成了丰富的湿地景观多样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一旦建成,将改变鄱阳湖千百年如一的“洪水一片、枯水一线”自然演替规律以及夏水冬陆的水陆交替景观,违背《湿地公约》的宗旨。


中国也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字国之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是一项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保护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以造福于当代和子孙后代。公约认为,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必须用于人类的利益,但这应该以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长期下降的利用方式和利用速度来获得。


同时,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路上的主要国家,中国分别与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签订了候鸟保护协定,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双边或者多边候鸟保护合作近30多年。鄱阳湖枯水期碟形湖泊广泛分布,为越冬候鸟提供了理想的的关键栖息地。全球95%以上的白鹤及其他珍稀候鸟在此越冬和迁徙停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将直接影响枯水期碟形湖泊的分布,改变鸟类越冬的栖息地,危及鸟类越冬安全和迁飞路线的完整性,进而影响中俄、中澳、中日等双边协定达成的共识,自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引发相关国家的担忧。


在2012年举行的世界自然保护大会上,国际环保组织联名提交的第64号议案直接关注鄱阳湖的保护问题,希望中国政府能创新发展思路、寻找替代方案以解决当前的矛盾。中国政府承诺将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问题予以高度重视、谨慎对待,并将于下一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2016年在巴西举办之前给出正面的回应。如若在没有就鄱阳湖的生态功能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没有就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充分的评估及论证,没有通过相关渠道获得多方理解或谅解的前提下,立刻启动该工程,不仅将使鄱阳湖生态系统面临不可逆转的风险,并有可能将生态风险上升为国家影响,有损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其严重性不容忽视。



文章转载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湘潭小武哥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