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上海:90%以上公众满意 黑臭水体治理才算完成

日期:2016-12-02  


年过花甲的张顺兴,退休后的一大爱好,就是绕着自己居住的龙潭小区散步。如果要说哪段路他最喜欢,莫过于紧贴着夏长浦的健身步道了。理由很简单:风景好。可时光倒退20年,这条夏长浦却是远近闻名的“蚊子河”,即使是炎炎夏日,周边居民也不敢开窗。


越来越多上海市民身边的中小河道已经或正在经历相同的蜕变,这背后,是上海在河道治理上的锲而不舍。


2017年,将成为一个关键节点,上海对百姓作出承诺:到明年底,全市中小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水域面积只增不减,全面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特别是郊区和城乡结合部的水环境质量。


不让一条黑臭河道“漏网”


这一次,上海动了真格,绝不是只整治出几百条“样板段”,而是要求真正实现全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覆盖,不让任何一条黑臭河道“漏网”。


从客观情况看,“全覆盖”难度不小。根据第一次水利普查,上海有2.66万条河道,仅1%是市管、区管河道,其余散落在城乡各处。它们普遍规模不大,平均每条仅900多米长,不少是百余米的“断头浜”,甚至是“掐头去尾”的一潭死水,客观上为调查和治理制造了障碍。这些河道的整体水质也普遍不稳定。上海2015年度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水质为V类、劣V类的河流断面,占全市主要河流断面的72.2%。因此,一场覆盖全市各个区域的黑臭水体排查至今仍在持续推进,力求彻底摸清家底,一网打尽。


按照住建部、环保部制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位于建成区的水体,被调查公众有60%以上的人认为黑臭,就要纳入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范围。上海水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锁定已列入整治清单的黑臭河道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巡查力度,进一步排摸各区的黑臭河道。同时,密切关注市民服务热线、信访投诉、新闻媒体等反映强烈的河道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宅前屋后的村沟宅河,发现一条,整治一条。


拥有两千公里河道的嘉定区,镇村级河道和村沟宅河占87%以上,该区通过现场踏勘、无人机摄录等方法,结合市民投诉、媒体曝光及日常掌握的资料,对全区河道水环境现状开展全面调查摸底,基本摸清全区河道岸线现状、两岸违章搭建、河道断头及阻水束水物分布。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嘉定区河道基本情况数据库,形成“一河一档”,实时动态调整,让整治和常态管理有的放矢。


防“回潮”必须找准症结


河道整治,很容易“回潮”,所以必须找准症结,在体制、机制和责任体系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形成合力,才能更沉稳地应对各种问题和矛盾,确保河道整治长治久清。


今年4月,闵行区颛桥镇中心村村委会主任杨伊受聘成为七房宅河的“二级河长”,也是全市首批镇村级河道的受聘“河长”。和杨伊一同上岗的,还有闵行区其他129位“一级河长”和128位“二级河长”,分别对应闵行区内的129条重污染河道。“一级河长”由河道沿线所在辖区的镇长、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担任;“二级河长”由河道沿线村(居)委会主任担任。


下了聘书,就开始动真格。“河长”名单要通过当地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在河岸显要位置设立“河长”公示牌,标明“河长”职责、整治目标和监督电话等内容,还必须对所负责的河道了然于胸,建立“一河一档”,在规定期限内向主管部门提交治河措施。此外,“河长”的考核结果将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内容,并与各责任主体行政负责人实绩挂钩。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将被行政约谈、通报批评,并作为干部选拔任免的重要依据。


理顺了机制,才啃得动“硬骨头”。目前,闵行区已有200多位领导干部担任600余条河道的“河长”,落实了地方“一把手”责任,各地均成立多部门组成的专项工作协调小组,将水务部门的单兵作战变成多部门团体作战,将单一的水体整治升级为水岸联动的综合整治。


2015年,闵行区结合“五违四必”整治,向挤占甚至淹没河道的两岸违章建筑宣战,目前已拔除河道保护范围内72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强大的拆违力度,为许浦港水环境治理腾出空间。随着43户村民834间违法建筑房屋全部拆除,许浦港方显“真容”,当地水务部门一盘点,竟多出一条支流和一座“游泳池”。解决了岸上问题,许浦港水体迅速得到治理,调水引清、清捞垃圾、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彻底旧貌换新颜。


闵行推出的“河长制”只是全市16个区整治中小河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中的一个缩影。


整治效果好不好百姓说了算


多年治水,上海一直力求从市民群众视角,解决当下最迫切的河道问题。


1998年,上海启动“母亲河”——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以此为标志,相继开展中心城区河道整治、郊区黑臭河道整治、骨干河道整治和万河整治行动四大治水项目,城乡水环境面貌明显提升。2011年,随着市民对生态环境要求不断提升,上海河道水环境治理方向开始从“消除黑臭、改善水质”为主向“稳定水质、修复生态”为主转变,结合城市基本生态网络建设,统筹河道防洪、除涝、生态、航运和景观等综合功能,持续深化河道整治。


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还首次制定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水污染防治,确定到2020年,全市基本消除黑臭和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同时,将更加关注百姓身边的小河、小湖、小浜,更加注重沿河居民的感受。


去年,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遴选出百条市民身边小河进行“体检”,并将报告公之于众。对于其中24条重度污染河道,开出根治“药方”,连同它们的“病因”“主治医生姓名”“承诺治愈时间”等一同晒出来,接受公众监督。“这些河道,不仅要求监测数据达标,感官上也要有明显改善: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上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相关活动还将延续,推动公众关注和参与对身边的水环境保护。


河道整治效果好不好,最终由百姓说了算。针对列入 《上海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56条段建成区黑臭水体,上海将组织开展公众调查评议和专业部门监测评价相结合的效果评估。治理进展情况将定期公布,接受公众监督。经验收合格,且90%以上的公众满意,黑臭水体才算完成治理,才能“销号”。


河道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广大市民群众感受到水环境实实在在的变化、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 解放日报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