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敲定路线图
日期:2017-01-16
风景秀丽的丹江口水库
2017年我省将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被污染的河流实现“河道清洁、河水清澈、河岸美丽”。这场战役究竟如何开展?1月7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结表彰暨环境治理攻坚战动员部署会议上,正式发布了水污染防治“1+2+9”方案。
“1+2+9”方案的主要内容
针对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十三五”水质目标,结合水环境实际和经济发展水平,我省制定了“1+2+9”方案,具体为:
“1”
为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这个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攻坚战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攻坚重点和保障措施
“2”
是两个制度保障文件
以确保攻坚战顺利实施,分别为《河南省流域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制度》《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
“9”
是围绕攻坚重点的9个攻坚专项方案
进一步明确了攻坚的内容和措施。它们分别为河南省辖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四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及总干渠环境保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应对等
“1+2+9”方案的出台背景
经过多年治理,我省水利环境质量处于稳中趋好的态势。国务院对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考核,我省考核结果总体为“好”,全国排名第17名。虽然我省水环境有所改善,但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同国家“十三五”水质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我省地表水I至Ⅲ类水比例为51.1%,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劣V类水比例为20.2%,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与国家要求我省“十三五”实现的水质目标相比,我省地表水I至Ⅲ类水比例需要提高6.3个百分点(国家要求达到57.4%以上),劣V类比例要降低10.6个百分点(国家要求低于9.6%)。具体表现在:
部分河流水质相对较差。我省长江、黄河流域整体水质较好,但是海河、淮河流域水质较差,个别河流污染较为严重。
总磷和氨氮污染突出。经过多年治理,我省地表水主要污染物已由原先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逐渐变为总磷和氨氮。
城市水体黑臭普遍存在。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但根据排查结果,我省18个省辖市尚有黑臭河流130条。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水量少、排放标准低等客观因素,也有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畜禽养殖和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凸显、工业企业污染依然较重、河道管理滞后等人为因素。
水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因此,我省决定2017年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攻坚时间表
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时间为3年
2017年
安排部署、强力推进各项治污任务和工程建设,使水环境质量初步改善
2018年和2019年
全面完成各项治污任务和工程,并提前完成“十三五”我省水环境改善目标
攻坚总体目标
●2017年目标
淮河、长江、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52%以上
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劣于V类)降至18%以下
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为9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II类
贾鲁河、清潩河、惠济河、卫河、共产主义渠、包河等河流环境流量改善机制初步建立
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省直管县(市)、其他县级市基本完成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工作,县城全部完成黑臭水体的垃圾清理工作
●2018年目标
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53%以上
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降至15%以下
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II类
淮河和海河流域的重点河流环境流量改善机制初步建立
省辖市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省直管县(市)、其他县级市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县城基本完成黑臭水体的截污纳管工作
●2019年目标
四大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57%以上
地表水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断面比例降至9%以下
省辖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及总干渠水质稳定达到II类
全面建立省辖淮河、黄河、海河流域主要河流环境流量调度机制
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其他县级市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县城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任务
跨区域如何联防联控
建立跨行政区域的上下游水污染联防联控制度,目的是解决河流治理跨行政区域的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污问题。同一个流域内,建立联防联控“七统一”工作制度,即统一监测体系、统一水量调配、统一信息共享、统一规范治理、统一环境监管、统一应急预警和统一联动执法,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形成治水合力,预防和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
防治成效怎样考核
根据《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奖惩制度(试行)》,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考核指标包括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和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两个方面。
水环境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包括:地表水环境质量目标、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目标完成情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和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达标情况。
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包括:工业污染防治、城镇污水治理、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水资源节约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治理、环境执法监管、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水污染防治工作长效机制、各方责任及公众参与的落实等12项指标。
考核结果经省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并交组织人事部门作为被考核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展情况采用一月一排名通报,一季度一总结,半年一公布,一年度一考核。
聚焦九大领域“治水”
实施淮河、海河、黄河、长江四大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
治理城镇生活污染,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建、扩建、提标改造及配套管网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等生态净化工程,2019年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其他县(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5%、88%、85%左右。
深化工业污染防治,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型制革、印染、造纸、炼焦、塑料加工、电镀、染料、农药等“八小”企业,整治造纸、焦化、氮肥、农副食品加工、毛皮制革、印染、有色金属、原料药制造、电镀等九大重点污染行业。
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依法关闭、拆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小区),加强其他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粪便、污水储存处置设施建设。
建立环境流量调度机制,建设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完善主要闸坝联合调度机制;控制用水总量,2019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4%、25%。
其中,淮河流域重点治理郑州贾鲁河、双洎河、漯河唐江河、商丘包河、信阳浉河等河流,完善闸坝制度机制,实施总磷污染防治,防范水环境风险。
海河流域重点加快卫河流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总磷污染防治,改善卫河流域环境流量。
黄河流域重点治理三门峡宏农涧河、焦作蟒沁河等流域的重金属污染;推动金堤河和伊洛河流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长江流域重点保护良好水体,确保水质不恶化。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
结合海绵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以及城市排水防涝、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等工作,采取截污纳管、面源控制、清淤疏浚、垃圾清理、生态净化、活水循环、清水补源等措施,全面消除城市和县城黑臭水体。
保护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河南辖区)及总干渠水质
推进丹江口库区及总干渠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完善丹江口水库汇水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制定丹江口水库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在容易造成隐患和风险的保护区边界建设隔离防护实施和应急设施,建立丹江口水库汇水区水污染联防联控制度。
保障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
分级管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规范化建设,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设项目和活动,建立健全水源地风险源名录,制订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和饮用水水源风险防范应急预案,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来源预警、水质安全应急处理和水厂应急处理三位一体的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保障体系。监控地下水质量变化,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双层罐改造或防渗池设置工作,确保地下水环境质量稳定。
减少农村农业面源污染
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河道生态修复,清理农村河道垃圾,推动新、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实施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预防水污染事件
确定排放重金属、危险废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重点风险源清单,开展环境和监控风险评估,督促企业落实相应措施。
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预警、预报,及时研判水环境风险水平,化解水环境隐患。修订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妥善处置突发事件。
来源:河南日报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