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广州应对黑臭水:巧用技术 开门治水

日期:2016-09-09  


广州河涌里的黑臭水体如何治理?如何把先进的污水处理新技术运用到广州的治水中?今年来,广州市水务局积极开展前期的技术调研工作,遴选出国内外 130 家水环境治理公司的代表性技术,并与其中的 50 家公司进行了面对面深入交流。从7月起,相继在猎德涌、地铁A涌和大塘涌进行了新技术的试点工作,经过改造,水质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今日上午,广州市水务局举办黑臭水体治理技术经验交流会,生态清淤、人工增氧、原位修复等技术让人们对黑臭水治理有了新的认识。


猎德涌:生态清淤不用挖 高压水枪“吸泥于无声”


猎德涌是广州人非常熟悉的一条河涌,流经广州CBD珠江新城,但水质常年为劣V类。今年7月20日开始,生态清淤的试点工程在猎德涌进行,计划在9月20日完工。来自江苏的一家生态清淤公司负责人表示,所谓生态清淤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挖泥和疏浚,“主要解决‘该挖的没有挖上来,不该挖的挖出来了’的问题,河涌清淤并非挖得越干净越好,我们采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高压水枪将淤泥打散成泥浆后吸上来,再通过漂浮管道输送到岸上的设备里进行干化处理。“


该负责人表示,这种生态清淤技术的特点就是能做到“吸泥于无声“,表层污染底泥悄无声息地被吸上来,而且还能解决减量化、无害化的问题。该负责人说:”传统的清淤方式需要将挖出来的底泥在旁边进行堆放,会有臭味扰民。而且现在城市清淤通常都没有那么大的堆场,像猎德涌周边房价这么贵,根本找不到地方放淤泥。“试点近两个月来,该公司发现猎德涌在每天珠江涨潮落潮时涌水水位差距较大,而且周边排污较多,导致底泥的污染基本跑到了水体中,底泥基本剩下沙。为此,该公司将取沙处移到涌口,整个处理过程就15分钟,被抽出来的底泥就变成了固化的硬块,含水率低于40%。


该负责人同时表示,本次生态清淤的试点已经基本完成,但从治理中看,猎德涌仅仅清淤还是不行,需要采取截断污染源、清理底泥、净化水体、恢复水体动力、生态修复等复合式技术。此外,广州河涌众多,要实施精准清淤、定点清淤,有效清除底泥中富营养物质,避免污染物进入水体。


地铁A涌:人工增氧+机器过滤 涌水由黑变绿


位于荔湾区花蕾路附近的地铁A涌可谓是广州水质最差的河涌之一,在广州市环保局公布的全市重点整治河涌水质监测信息月报里,过去12个月内地铁A涌3次位居53河段水质指数最差的榜首。从今年8月4日起,地铁A涌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也开始试点。该工程技术负责人表示,地铁A涌一头是断头涌,但暴雨来时仍有污水进来,还会受到初雨污染;平常依靠珠江涨退潮换水,但涌口太远换不动,形成死水,很黑臭。


为了治理好地铁A涌,首先采取了人工增氧的方法,在河涌两岸和底部设置曝气管,增加水体的溶解氧,同时布设生物带,投放微生物,消除黑臭。对于人工增氧措施,广州市水务局科信处谈勇博士非常看好,他表示:“这个措施很重要,我把它排在黑臭水体治理措施的前三位。因为河涌黑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机物的污染发生厌氧反应产生臭味气体。河道中的微生物需要大量氧气,又能抑制厌氧反应,所以人工增氧能有效改善水质。不过,好的增氧技术不希望动静很大,不要搞得像喷泉一样;希望是微气泡,才能进入水分子团,与微生物进行反应,达到预期的增氧指标;同时希望耗电少,减少费用。”


人工增氧之后,进入第二阶段深度处理,采用活性炭滤膜机,对水体进行大量深度净化。该工程负责人表示:“试验段水体面积大约10000立方,大约2天时间就可以把水深度净化一次。本来我们希望通过10天滤膜机的更换使得水体达到IV水质。但8月7日下午又出现问题,桥洞下发现一个比较大的排污口,进来几百吨高浓度污水,一下子整个河涌就完全黑了。”



经过处理,地铁A涌的涌水颜色已从黑色转为淡绿色。


接着,他们将新进来的污水进行隔离并处理后,河涌的污染程度有所下降。目前黑臭基本消失,涌水颜色也从黑色转为淡绿色。实际上,这种活性炭滤膜机是近年来黑臭水体治理中出现的一体化设备,技术上已经比较成熟,但涌水需要持续过滤,机器需要安装在周边,需要持续投入维护费用。


专家为治黑臭水支招


交流会上,许多专家提到广州治水要采用新思路、新技术、新模式,不能再停留于过去对河涌清淤、种水草、养鱼这种传统生态恢复方法上,而是要通过微生物技术和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恢复整个水体生态系统。谈勇也表示,治水的一个误区就是过度强调景观设计,把水变得很少,到处都是草;随意配置水生植物,生态已经失去平衡。还有专家表示,治理黑臭水体要避免陷入重治理、轻保持,重晚期、轻长效的误区,重视长效治理模式,针对不同河流特点,将现有技术集成,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理效果。任何单项技术,如截污纳管、面源控制、内源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生态净化、人工增氧、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旁路治理、原位修复、浮泥去除、水质养护等都会发挥各自的作用,但必须集成利用,综合整治,水质才能达标。


此外,此前的黑臭水体治理很容易陷入“整治-污染-再整治-再污染”的恶性循环。带着这个问题,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要想长治久清,必须采用按效果付费的新形式,政府的环保投入应从过去的“工程收费”转向“按效收费”。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对河涌治理采取一次性工程模式,工程完后就验收,但水质能够保持多少时间不管。如果采用政府采购维护服务项目的模式,根据水质效果分批付费,就能实现财政资金对公司市场行为的约束作用,更加有效调动公司积极性。例如,原本1000万元的工程费,根据水质状况分成5年支付,平均每年给200万元,效果会更好。


还有专家建议,对于黑臭水体治理,需要从控制点源、面源、内生污染等多方面入手,应该一河一策。某水环境治理企业负责人坦言,“黑臭水体治理,模式比技术更重要。治理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水文水质特征、不同的治理目标、不同阶段,综合采用不同技术。行政部门应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系统和全方位的对比。”


广州市水务部门同时表示,水环境治理工作将深化“开门治水、全民参与”,进一步提升治水规划的科学性及系统性。广州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明表示:近年来,国家、省、市越来越重视水环境治理工作,市民群众对水环境质量的心理预期也越来越高。他指出:“目前,广州河涌水质参差不齐,建成区内河涌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污水治理形势非常严峻、任务也非常艰巨。同时,整治后的河涌水质很不稳定,边界条件变化经常会引起水质反弹。治水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彻底解决的事情,想要实现水功能区水质达标,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来源: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