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中国土壤污染加剧 专家疾呼多举保护

日期:2015-07-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土壤污染在总体上呈加剧趋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11日说。专家呼吁,需在战略、立法、农业、科技等方面多措并举,保护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

2015年是第68届联合国大会确定的“国际土壤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业部和环境保护部等四部委联合举办的“土壤与生态环境安全——国际土壤年在中国”高层论坛11日在北京开幕。

“人类消耗的80%的热量、75%的蛋白质及大部分纤维都直接来源于土壤。”已从事土壤研究60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其国痛心道,尽管中国土壤资源极为丰富,但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全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总体质量不高,地力不断减退,耕地土壤中重度污染面积约5000万亩。中国现有土壤侵蚀总面积294.91万平方公里,已占国土面积的30.72%。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约12.96万平方公里,土壤酸化面积则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

“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水土等农业自然资源高强度开发利用和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大量投入使用的基础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坦言,农业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农业面源污染与土壤退化等问题已影响中国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供给安全。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认为,中国土壤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二,一是农用地污染威胁农产品安全,一是污染场地再开发利用威胁人居环境健康。

有鉴于此,2015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优先保护耕地土壤环境,强化工业污染场地治理,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

综合专家意见,需在战略、立法、农业、科技等方面入手。比如赵其国提出,应确定近期、中期和长期的土壤保护阶段性目标。近期目标(2020年)是建立健全中国土壤保护法制体制,初步建立国家土壤保护体系。中期目标(2030年)是基本遏制区域土壤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趋势,最终长期目标(2050年)是基本消除土壤污染区,总体稳定土壤退化区,土壤资源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入良性循环阶段。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只是在环境保护等现行相关法律中有一些涉及土壤污染防治的原则要求或规定。”李干杰说,《土壤污染防治法》已被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这将是中国土壤环境保护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争取利用6、7年时间遏制住土壤污染恶化趋势”。

专家注意到,运用科学技术有助于解决土壤难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介绍,正在实施的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包括“土壤—微生物系统功能及其调控”项目,在区域应用方面已启动如“南方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区划与修复技术研发示范项目”等,均已取得一些成效。

张世钢表示,在联合国制定出台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土壤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目前已建立全球土壤数据库,便于评估土地退化。“联合国环境规划将通过技术和政策支持,加强与中方全面合作,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土壤防治行动计划贡献力量。”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