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浅谈城市内涝

日期:2015-07-24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率约为54%,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城市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业人口聚居的场所,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经济以非农产业活动,即第二、三产业为主体。人口、建筑、产业活动高度密集,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不仅辐射带动周围的区域,还与外界产生广泛的交流。城市占地球表面面积的1%,却是60%世界人口的家园。

城市化与气象灾害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目前中国人口城市化率约为54%,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从城镇人口、空间形态标准来看,中国整体上已进入到初级城市型社会。


从整体上说,城市化过程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城市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通过吸收农村剩余人口,使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渐转移,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防灾、减灾、救灾面临新的挑战。迅猛的城市化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使城市面对各种灾害与灾难事件的脆弱性更为突出。


对城市来说,最为敏感的灾害均与气象因素相关,比如水灾、旱灾、热浪等。其中,因暴雨导致的内涝灾害最为突出。由于城市地面不透水面积大,蓄水能力较低。一旦发生暴雨,各种因素叠加容易造成暴雨洪涝灾害。


城市内涝


城市内涝是指在城市区域遭遇暴雨或短历时强降水天气后发生的气象衍生灾害。城市地区雨量过多超过排水能力形成地表积水,当积水过深、范围过大,影响城市交通、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而形成的灾害,称为城市内涝。内涝灾害发生时,受影响最大的城市交通状况是:当积水深度达到20厘米时,行人步行困难;积水超过30厘米时,则自行车、小汽车难以行驶;积水超过80厘米时,则交通完全瘫痪。暴雨内涝使地下商场、停车场和轨道交通等地下设施积水倒灌浸泡的隐患空前增大,积水还会造成房屋损坏、物品浸泡,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会威胁生命安全。积水常常变成污水,对城市环境卫生造成不良影响。可见,暴雨造成的内涝灾害能严重影响城市正常的生活秩序,给地方政府带来重大压力。


典型案例


2012年7 月21 日,北京遭遇近61 年来的最强降雨,暴雨及其衍生的溺水、触电、房屋倒塌、泥石流等共导致79 人死亡,190 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近百亿元;全市主要积水道路63 处,路面塌方31 处,机场、地铁和市内公交大面积停运或受到影响,大量汽车被水浸泡,多条输电线路受损。


2008 年8 月25 日,上海市出现强降雨,徐汇区1 小时最大雨量达117.5 毫米,为187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小时雨量最大值。因强降雨发生在人员居住密集的市区和上班高峰期,且雨量远远超过上海市排水能力,市区150 多条马路积水10~40 厘米,最深处达1.5 米,1.1万余户民居进水,发生交通事故3000多起,车辆抛锚700 起,上海两大机场各有百余航班延误,长途班车400 多个班次晚点。


原因分析


城市暴雨增加了


从气象条件上看,在城市高层建筑集中区,“热岛效应”有利于城市上空的热对流发展,容易引起暴雨出现。同时,城市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形成“混浊岛效应”,有利于凝结核的形成,使城市部分降水量往往多于周边地区。同时,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50余年来,我国大城市暴雨过程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增加,表现在暴雨日数增多、暴雨降水量增多等。


城市排水系统设计不足,建设滞后


城市存在大量的硬质铺装,如柏油路、水泥路面,降雨时水渗透性不好,不容易入渗,同时水塘较少,无法贮存足够的雨水,也容易形成路面积水。目前国内许多城市排水管网设计标准普遍较低,有的地方排水设施不健全、不完善,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最近30年,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用地成倍增长,排水条件发生了许多变化。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地形十分平缓,天然状态下水网发达,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后,水面率普遍降低,给城市排水造成径流量增加、调蓄能力下降的双重压力。这是近年来城市内涝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城市内涝防治


气象部门要提升灾害风险评估能力,加强风险管理职能,及时发布灾害预报预警


城市内涝是由强降雨引起的,而降雨量预报、暴雨灾害预警等是气象部门最基本的职责之一。各级气象部门应加强以城市气象服务为中心的中尺度、高密度自动监测网建设,加强对强对流天气的跟踪监测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开展城市内涝风险普查,结合城市地形、排水管网现状,应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地面径流和积水深度模拟,建设或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平台,尽最大可能准确及时地向城市居民发布暴雨临近预报、内涝预报预警信息。


路政部门加强内涝点支管改造,全面疏通城市排水管网


目前,相当多城市的地下管道缺乏维护而堵塞,设施老旧严重;众多管道排水不畅,严重降低了城市调蓄水量的能力,应加快做好老城区的排水系统旧网改造,进行管道内疏浚、清除淤泥;重新铺设管道、拉通管网、增加雨水口等。对低洼地段和易出现内涝区域,适当增设排水管网,确保主干管、支干管、末梢管有效连接、体系配套。


新建城区需提高防洪标准,努力建设“海绵城市”。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仍在继续,许多城区还在不断扩张,应在新建城区规划时即设定严格的排洪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国标2014年修订版)已给出相应的指标,应严格执行。


海绵城市是近年在城市规划中新提出的新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2015年4月2日,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正式公布。全国共有16个城市入选试点: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海绵城市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现代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来源:《气象知识》2015年第3期 )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