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宝安10条黑臭水体 今年要达标!

日期:2017-07-19  



用底泥做的地砖透水功能极好。



清污船正在清理河底污泥。


原标题:治水提质全面加速,今年实现10条黑臭水体考核达标


深圳新闻网讯 这是一片表面上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地砖,但是,当晶报记者把一杯水倒在上面,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只需5秒,砖面上的水就渗入地下,砖面恢复干爽。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些地砖的原材料竟是一旁茅洲河的底泥。负责茅洲河1#底泥处理厂技术的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金诚,指着地上的砖块向晶报记者说,将底泥制成透水砖,体现海绵城市的概念,在做到清淤同时进行资源化利用,减少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费用,可谓一举多得。


眼前的这一幕,发生在6月22日的茅洲河干流(松岗段)综合整治工程现场。事实上,这一幕也是宝安治水三部曲——加快拆迁、加紧建设、加强监管中“建”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加快河道综合整治、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工程项目建设,确保2017年底前达到消除黑臭的目标任务。


场景1


底泥变透水地砖,妙!


从“和稀泥”到硬邦邦又能透水的地砖,这样神奇的“魔法”是如何达成的呢?这得从2016年5月中旬说起,这个占地面积约3.47万平方米,处于茅洲河中游左岸的1#底泥处理厂,就是在那时候初步建成并开始进行生产性试验。该厂是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五标段底泥处置的关键性技术应用基地。


实际上,1#底泥处理厂的成功建设和运行,意义重大。据金诚介绍,1#厂作为清淤及底泥处置工艺研究、清淤产品资源化利用研究的平台,同时承担着每天3000多方水下的底泥处置任务。


平台有了,各种治理的创新技术运用起来,也就水到渠成。金诚说,厂内的各工艺联合运行与茅洲河河道清淤挖泥船有效结合,实现了从河道疏浚到底泥处置的一整套环保型工艺流程的应用。目前,已具备了月处置底泥10万立方米的生产能力。


曾几何时,由于河道底泥长期污染,又黑又臭。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即使经过截污后,由污水处理厂排进河床的尾水,因为底泥的原因,看上去还是黑的。


建设了这个底泥处理厂,意味着迈出了处理底泥难点的第一步,从长远看,1#厂的建设、运行将为2#底泥处理厂及其他底泥厂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从而支撑茅洲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大战略。


金诚口中的“一整套环保型工艺流程”,最具亮点的流程就是——底泥制地砖。“通过将茅洲河底泥进行采集,除杂、洗砂、脱水固化等深加工后,最后制出泥饼。产出的泥饼可根据不同需要进行资源化利用,比如筑堤、制陶、回填等。”金诚解释道,目前底泥制地砖已经能初步实现市场化生产,而该项技术也已获得30余项发明专利。


不仅如此,透水砖铺设的绿道还能实现雨水径流回收,用于灌溉绿道上的植物,沿岸的路灯采用的是太阳能发电辅助照明原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透水砖的主要作用,就是为海绵城市概念服务——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看到这里,整个茅洲河干流(松岗段)综合整治工程的亮点一览无遗,其建设内容包括茅洲河干流段(沙井河河口至塘下涌口之间)约5.8公里河段河道断面整治、两岸堤防、穿堤建筑物以及堤防管理范围内涉及到的堤路、市政管线、景观等进行整体设计,以达到综合整治的效果。


整个设计一气呵成,环环相扣,用金诚的话说就是“巧妙!”


尽管晶报记者参观的地段仅仅是试点,但可以试想,未来有一天,漫步在茅洲河两岸,精致的景观性建筑与清澈的河水交相辉映,河涌两岸的绿树和盛开的各色鲜花点缀得整条河美艳动人。雨天不怕积水,因为有地下透水砖;夜晚不怕天黑,因为有太阳能路灯,市民身临河畔,心醉神怡。


这一切,不就正如1#底泥处理厂门口挂着的大横幅上写的那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茅洲河旁边的一家污水处理厂内,污水经过净化后可直接饮用。


场景2


处理过污水直接饮用,绝!


宝安治水,注重标本兼治。如果说,底泥处理是治标,那么排污口的源头整治,便是治本。


6月22日下午,在位于茅洲河旁边的信隆工业生活污水处理厂内,编号为ws6377321的污水排放口,不时引来众人围观。


只见经过处理的污水装载于蓄水池,池内装置着一部PH控制仪,透过仪器上显示的数值,可实时监控已经处理的污水水质,仪器下方粘贴着一张《广东省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异常醒目。


信隆工业管理部副经理谢宏亮说,这是一个排污监督器,用来监控经处理的水质PH值是否达到政府规定的相关标准。


说到这,谢宏亮摘下口罩,捞起一把池内处理过的污水,洗了个脸,接着又喝了一口,说,“口感如同饮用水,这绝非作秀,它的污水处理水平已达相关标准。”随后,在场的工作人员,以及来访的媒体记者也都喝了。


据介绍,该企业作为宝安区的涉水重点企业,其污水排放口的建设整治,也是宝安区治水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安区要求,这些企业在日常运作中,要全力配合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探索优化工艺流程和治污能力,提升环保人员管理水平,实现废水长期持续稳定达标排放。


同时,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及研发能力,为水质监测、水质提高、河道治理等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保障。


场景3


雨污分流,赞!


“往左一点,再往左一点,停!”6月22日下午,在东方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施工现场,测绘人员拿着一根几十米长的线正在放线,丈量已铺设的管道是否保持水平。


而测绘人员是身处在4米多深的沟槽,此时正值午后,烈日当空,记者用手机上的温度计测量显示,沟槽上方高达32℃,更别说沟槽内,但是施工人员依然聚精会神,专注于精确到小数点的测量工作。


将镜头放大到整个松岗大道施工段现场,一根根管道早已摆好姿势“乖乖躺”在沟槽中,施工人员各司其职,路面采用专用围挡降尘降噪,放置警示牌提醒过往司机、行人注意安全。


围挡上的工程简介,清楚地写着:现施工范围属于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6个子项的第8子项松岗街道红星东方片区雨污分流管网工程,该子项施工面积2.26平方公里,设计管网长度55km,立管长度99km。


为何铺设管道的沟槽需要挖到4米多深?施工人员介绍,这是考虑到附近小区里的污水井4.21m深度,除去管道直径600mm等因素,因此沟槽更深更宽,这样才能保证管网正常投用。


完善雨污排水系统,是有效解决城区潜在的排污问题和内涝情况。在这里,每一项工作都细致入微。


施工前,施工队都会先勘探地下管线、土质等,由于准备充分,整个工程进展顺利,中电建水环境公司宝安二标段项目常务副总经理孙昌孟介绍,截至目前已完成管网施工35.7km,完成立管改造43.6km,施工内容包括新建二三级雨污水支管、立管改造、管道清淤疏通、破损化粪池修复、新建隔油池等,计划2017年年底完成该子项主干网施工。



工人正在加班加点清理污泥。


数据建设>>


界河工程完成80%的工程量


事实上,自5月17日,全市黑臭水体整治(治水提质)工作会议以来,宝安区迅速掀起一轮治水提质新高潮,全力加快治水工程项目建设,据统计,5月17日-5月31日,短时间内各项工程建设得以显著提速——


河道综合整治共整治河道1.7km,建成沿河截污管4.3km,累计整治河道14.7km;铺设沿河截污管道25.88km,累计完成责任手册任务的47%。


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建成污水管网24km,其中区环水局负责的16个项目建成管网19km,街道负责的5个项目建成管网5km,累计已建成631km,完成责任手册任务的61.4%。


排污口整治 整治13个排污口,累计整治242个,完成率40%,剩余361个入河排污口计划在9月全部完成整治。


河道清淤茅洲河界河、罗田水完成清淤4.5万m3,累计完成清淤31万m3,完成责任手册任务的53%;茅洲河燕川水闸段、福永河、沙福河、西乡河等清淤工程已从区环保水务切块资金立项,启动前期工作。


今年以来,深圳市宝安区管网建设两次提速,年度目标任务从550km先后增加至600km和870km;


同时,新增正本清源项目,2018年动工。截至目前,茅洲河流域47个EPC子项目(包含界河)已开工40个,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总体进度达到40%;


建成管网498公里,消除入河排污口421个,干支流河道开工15条,界河工程完成80%的工程量,顺利完成共和涌项目主体建设任务。


2016年茅洲河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比上一年同比下降24.2%,水质进一步好转。


措施解读>>


落实“科技 责任” 推行“一河一长”


宝安区治水提质能稳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是前提和保障。宝安区委书记黄敏表示,治理黑臭水体,打造绿水青山,其中很重要的方法论就是紧紧围绕“决心制度 科技 责任 体制机制”这个轴心,一件一件抓落实,点点滴滴见成效。


按照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宝安区对治水体制机制进行了梳理,将“科技责任”落到实处,对宝安66条大小河涌,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去当河长,区委书记和区长都选最难治理的河流当河长。区委书记黄敏担任治理难度最大的茅洲河河长。


同时,按照市委书记王伟中提出的硬措施、硬手段、硬作风要求,宝安区推行治水提质“六个一”系统工程,动员全区力量加快推进茅洲河、前海湾、大空港、铁石四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茅洲河流域(宝安片区)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坚决完成10条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年度考核任务;2020年底前,完成前海湾、大空港、铁石水源三大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六个一”系统工程,即“一河一长”责任工程,全区66条大小河流,从河长到段长、环管员层层压实责任;“一河一档”基础工程,每条河流的水文、水质、地质情况,排水管网如何,必须建立一套大数据档案;“一河一策”先导工程,每条河流流经的地方,客观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每条河流均有治本之策;“一河一建”网络工程,河流出问题表面在水,实际上是问题出在岸上,所以必须将岸上的整个排水管网摸清楚,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一河一管”保障工程,每条河流怎么管、谁来管,用何种科技手段来管,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和责任体系。


此外,“一河一景”生态工程就是坚持治水与治城相结合、治污与造景相协调,依托丰富的地形地貌和“山湖河海”资源,在城市风貌塑造中凸显“依山、环湖、畔河、滨海”内涵,着力打造“水清、流畅、岸固、景美”生态景观水网。具体而言就是要打造“六个一批”,即建设一批滨水慢行系统,建设一批亲水游憩平台,打造一批水岸商圈,建设一批融合沿岸历史人文资源的景观、景点,绿化一批沿河堤岸,塑造一批水系夜景。


专家说法


治理措施远近结合


化被动为主动


作为深圳市水务局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顾问,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教授董文艺认为宝安区治水建设工作是非常积极有效的,“宝安区没有回避困难,而是迎难而上,宝安环水局主导的总体方案坚持全流域治理和标本兼治两个核心原则,非常契合宝安区的治水工作形势。通过治理措施的远近结合,化被动为主动,现在,宝安区的做法在福永河、西乡河等几条河道上已经初见成效。”


就目前的治理情况及进展,董文艺总结道,一是集中力量,优先整治排污口,建设分散式应急处理设施,将污水净化后排河;二是在河道内,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如曝气充氧、生物处理等,从多角度促进河道水质和底泥的改善。尽管一部分临时措施相对于常规污水处理厂而言,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比较高,但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做赢得了时间,让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保质保量地建设永久性的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等设施。同时,正因为临时措施代价高等原因,宝安区一方面通过技术优化,尽量控制临时措施的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永久设施建设进度,早日投产永久设施,取代临时措施。



来源:深圳新闻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