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雄安新区效应聚焦京津冀环境治理;白洋淀+黑臭水体治理空间1246亿

日期:2017-07-12  


由于雄安新区水质污染严重及缺水,雾霾污染严重,水务环保、清洁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及治理完善后,新增人口才会持续流入,后续固废等配套设施才会逐步建立起来。基于此逻辑,我们看好雄安新区及津京冀地区市政污水新建及提标改造,河道流域治理及雾霾治理带来燃气增量空间及非电烟气治理。


地表IV类助力提标改造,污水、管网及污泥市场约790亿


此次雄安新区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加快推进交通、生态、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同时在专项规划实施、重大项目布局和资金安排上,对新区相关交通、生态、水利、能源、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给予支持。参考将通州设为副中心之后的经验以及新区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水环境有关的点源性城市污水厂新建&提标、面源性河道、水系的治理修复将是下阶段当地环境治理重点。



从当地市政基层设施建设来看,雄县、容城县及新安县合计人口126万人,目前仅有3座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污水处理厂,没有再生水厂(对比北京44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226万吨/日再生水处理能力,)。可以预见,在人口逐步转移后,新区未来给排水及燃气等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及需求空间巨大。



我国现行的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城镇污水厂出水水质设定了三级标准,其中一级标准分为A标准和B标准,2015年底环保部公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新标准中COD、BOD5、悬浮物、氨氮、总氮排放限值分为一级A、一级B和二级标准,其中一级A、一级B与现行标准一致。在此基础上,新标准中明确提出特别排放限值,总体与地表Ⅳ类水体水质要求相当,可以满足京津冀生态环境敏感区对污水处理厂排放控制需求,特别排放限值的提出将进一步强化污水厂提标改造必要性,污水处理排放达到地表4类排放相关政策或将于今明两年出台,提标改造趋势将加速。


针对新标准执行时间亦初步确定:自2016年7月1日起,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自2018年1月1日起,敏感区域内的现有城镇污水处理厂执行一级A标准;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地域范围、时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根据环保部统计,我国目前有50%的城镇污水厂排放COD≤50mg/L、同时氨氮≤5mg/L,即满足一级A标准;仅有1.7%的城镇污水厂排放COD≤30mg/L、同时氨氮≤1.5mg/L,即满足地表Ⅳ类水标准。



污水厂在达到一级A标准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深度处理才可以达到地表4类水质,同时可以进一步协同降低COD、BOD5、SS、氨氮、色度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排放浓度。由此可见,基于膜技术(MBR等)在出水水质方面显著优势,能够达到地表4类排放,特别是传统污水处理法难以去除的总磷和总氮排放。膜法水处理技术投资成本是传统污水处理厂投资成本1.5~2倍左右,运行费用是传统污水处理厂比传统活性污泥法高约50%(主要是电费),随着技术进步及电力改革推进(电力供给过剩,电改推动终端工商业用电成本下降),MBR膜法运营成本有望持续降低,为大规模推广提供坚实基础。




从具体的市场空间来算,北京、天津及河北分别拥有447、271及909万吨/日污水处理规模,每万人分别拥有0.21/0.17及0.12万吨/污水处理规模,假设雄安新区按照北京经济发展水平0.2万吨/万人标准,未来人口达到1000万人左右,污水处理规模有望从现在4.5万吨提升到200万吨/日。


◆  污水新建市场:


按照目前污水处理量每年5%的增速,假设北京、天津及河北未来5年新增20%的左右污水处理规模(全部按照地表4类排放建设),北京、天津、河北及雄安新区合计污水处理新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40亿元。


◆  新增污水提标改造:


在生态敏感的京津冀地区,未来地表4类排放将是趋势,而膜法处理是稳定持续达到地表4类排放的几乎唯一技术路线,假设北京地区膜法比例提升到70%,天津及河北提升到40%,京津冀地区未来5年对应市场空间为163亿元。


◆  污水管网新增:


参考北京及上海15公里/平方公里的污水管网密度,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总污水管网投资建设约3000公里,按照200万元/公里污水管网投资,雄安新区管网投资约60亿元。


◆  供水管网投资:


参考北京及上海20公里/平方公里供水管网密度,雄安新区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总供水管网投资建设约4000公里,按照200万元/公里新增供水管网,雄安新区供水管网投资约在80亿元。


◆  “十三五”期间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原本规划的新增管网及旧管网原计划投资220亿元。


◆  污泥处理规模:


北京+天津+河北+未来雄安新区规划合计污水处理规模1800万吨/日,按照每万吨污水产生6吨污泥,预计京津冀地区所需污泥处理规模达到1.08万吨/日,假设无害化处置率自2016年的40%提升至2020年的90%,按照50万元/吨投资规模,京津冀地区污泥处理投资规模27亿元。


◆  综上5项,污水、管网及污泥相关水务基础设施投资总空间在790亿元。



新区水生态建设先行,白洋淀+黑臭水体治理空间1246亿


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七个方面重点任务中,前两项均与环保有关,提出要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生态城市,这意味着雄安新区建设会环保及生态先行。参考将通州设为副中心之后的经验以及新区当地的生态环境特征,可以预见与水环境有关的河道、水系、流域等生态治理和修复将是下阶段当地环境工作重点,且存在庞大市场空间。


白洋淀淀区是雄安新区水生态核心,白洋淀位于河北保定境内,淀区主要在保定地区安新县境内,一部分在沧州地区,涉及任丘、安新、容城等多个县、市。淀区被45 个村落、3700 余条沟壕分割成143 个洼淀,其中以白洋淀较大,总称白洋淀。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根据《白洋淀府河入淀口周边水质空间变异特征分析》文献显示,近年来,白洋淀频繁出现干淀、污染物负荷迅速增大等情况。淀区来水量逐年减少,原有9条入淀河流(潴龙河、大清河、孝义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白沟引河),现除府河常年有水入淀外,其余8条河流常季节性断流。据河北省环保厅于2016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白洋淀水质为劣Ⅴ类,重度污染。自2006年以来,白洋淀已发生多次大面积死鱼事件,水质问题突出。



白洋淀蓄水量约为2.65亿立方米,作为雄安新区最重要水源地,按照未来500万人口规划及200升/日耗水量,每年所需用水量达到3.65亿立方米,在白洋淀自然补水几乎枯竭的情况下,考虑到南水北调水量有限(运行一年20亿立方米,有17亿要调配给北京和天津,留给整个河北只有3亿立方米),湖北丹江口水库资源有限,同时要看每年气候来水情况而定,流域水治理及水质再生利用将是白洋淀治理重要手段,而污水排放要求将至少达到地表4类水质以上,作为中央亲自规划雄安新区,以往环保订单中政府资源和关系相对弱化,对于整体解决方案和治理技术要求会非常高,技术型公司相应受益会更加突出。



根据保定市环保局2017年3月官网披露,将在一些河流汇入的地方建设芦苇湿地净化系统;对排入白洋淀的污水达到一级A标的前提下,再次进行深度治理;推进“引黄济淀”、“穿府济淀”项目实施,建立起长效补水机制,保证白洋淀生态需求。


在新区设立之后,预计当地围绕水环境及水生态的投资治理规模会进一步放大,且订单的可执行性相比以前会有明显提升。《河北省城市(县城)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方案》也于2017年3月底印发,目标是石家庄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2017年以后不低于95%,其他设区市(含定州、辛集市)2018-2020年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分别达到80%、90%、95%以上。到2018年,所有县城(县级市)黑臭水体得到基本消除。



◆  我们根据住建部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督平台数据,北京,河北及天津合计共127条黑臭水体,及总长度593公里,由于住建部平台数据是由各地住建及环保系统自行上报的部分数据,预计真实数据远高于此数据,实际黑臭水体规模预计超过1000公里。我们按照黑臭水体治理1亿元/公里平均治理投资,2020年之前京津冀地区黑臭水体投资在1000亿左右(参考北京通州区黑臭水体及流域治理项目, 总投资额超280亿)。


◆  为全域保护和改善白洋淀生态环境,《白洋淀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规划(2015-2020)》已经内部印发,共规划了10类156个项目,总投资近246亿。


◆  京津冀黑臭水体及流域治理+白洋淀生态修复,预计总投资约1246亿元。


燃气接驳+销售新增约700亿,环保督查促非电治理落地


考虑到雄安新区政治高度和定位,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重污染类型行业将不在规划内,清洁能源供应将是新兴规划产业首选(天然气、清洁能源电力),2017年初印发的《京津冀及周围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已提出将“2+26”列为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首批实施范围,每个城市完成5万-10万户的煤改气及煤改电工程(每户农村家庭燃气接驳费补贴4000元,燃气灶具补贴3000元,每户用气补贴1200元/年,补贴力度非常大)。同时特别明确了10月底前程小燃煤锅炉“清零”工作,实现煤炭消费总量的负增长,新建用煤项目要实现煤炭减量替代,20万以上人口县城实施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加大气源、电源保障力度,中石油确保10月底完成陕京四线建设、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确保给予区域内城市稳定起源保障,拓宽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的供应及调峰储气装置。


◆  “2+26”个城市共约300万煤改气用户,按照4000元接驳补贴,新增接驳收入市场空间在120亿元。


◆  按照每户每年最多补贴1200方天然气,每方补贴1元钱,考虑到北方供暖季节较长,每户用气量在1,000方左右,新增天然气销售量约30亿方,按照2.5元居民用气价,新增居民煤改气销售市场份额约75亿元/年。


◆  京津冀地区约2亿吨用于供热的工业锅炉,30%为小锅炉,按照60%的燃烧效率,折算拉动天然气消费200亿方,按照2.5元工商业终端销售价,小锅炉改造对应新增500亿元/年天然气销售市场份额。


◆  综上三点,煤改气推动燃气新增市场空间合计约700亿元。



针对周边城市的工业烟气污染,非电烟气治理将是重点。根据我们测算,电力、建材(玻璃、陶瓷、水泥)、钢铁、化工、有色、石化及造纸等9大工业行业SO2,NOX和烟粉尘总排放量占到全部工业排放90%以上,其中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推进的电力行业烟气排放占比为37.1%,考虑到火电超低排放改造将在2018年接近尾声,其他8大非电行业烟气污染物排站占比达到53.5%,改造空间巨大。同时非电烟气排放标准为火电超低排放3-5倍,随着非电烟气治理技术不断突破,未来提标改造也将是趋势。


◆  截止2016年底,火电装机约9亿千瓦,2016年底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约4.5亿千瓦,按照100元/KW脱硫除尘超低排放改造成本,2017~2020年全国火电超低排放改造市场空间约450亿元,按照脱硝催化剂50元/KW超低排放改造成本,2017~2020年新增脱硝催化剂市场空间200亿元,电力行业2017~2020年超低排放改造市场空间约650亿元。


◆  由于数据缺失难以细分计算,考虑到非电排放量及标准稍高于电力行业,我们估计钢铁、石化、焦化、有色、水泥、玻璃等非电烟气排放改造市场空间也与电力行业空间相当,2017~2020年非电烟气治理市场空间约600-700亿元。近期环保部为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全国抽调5600名环境执法人员,将对“2+26”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也有望加速非电烟气治理落地。



风险因素


●   宏观经济不及预期致政府/企业环保投入有限;


●   新区政策及建设进度低于预期;


●   环保项目进度低于预期。


投资策略


新区效应聚焦京津冀环境治理,主题叠加机构低配助行情延续


生态文明建设将是雄安新区布局的重要一环,作为雄县、安新县和容城县三者之中的白洋淀将是雄安新区生态建设重中之重,流域水治理及水质再生利用将是白洋淀治理重要手段,而污水排放要求将至少达到地表4类水质以上,作为中央亲自规划雄安新区,以往环保订单中政府资源和关系因素相对弱化,水环境治理技术壁垒突出公司优势显著。从雾霾治理角度来看,重污染类型行业将不在规划内,燃气等清洁能源供应将是新兴规划产业首选,考虑到非电烟气排放占比高和提标改造空间巨大,环保督查促周围城市非电烟气治理加速落地。


考虑到从“十二五”期间“产能式”环保迈向“十三五”及“十四五”期间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质量式”真环保、环保产业需求有望持续释放、PPP落地提速有望驱动上市公司业绩高增明确且可持续、估值安全边际依然较为突出、机构配置较低等因素,维持行业“强于大市”评级,雄安新区效应聚焦京津冀环境治理,京津冀环境治理市场空间超2000亿(污水污泥相关790,黑臭河道治理1246亿,燃气相关700亿),主题风起叠加机构低配行情或延续。


就投资来说,推荐三条主线:


(1)高技术壁垒水环境综合服务商:白洋淀流域治理及再生水利用将是雄安新区生态治理核心,作为中央亲自规划雄安新区,以往环保订单中政府资源和关系相对弱化,水环境治理技术壁垒突出公司优势显著。


(2)清洁能源供应及末端治理龙头:燃气等清洁能源供应将是新兴规划产业首选。


(3)从区域内业务布局角度来看,围绕京津冀进行环境治理的公司。





来源: 中信证券 水世界订阅号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