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解读厦门海绵城市理念

日期:2017-02-15  


翔安鼓锣公园人工湖内设置的人工湿地,能够对入湖雨水起到净化作用。



玉荷里老旧小区改造后,新增了雨水花园等海绵体。



海绵城市中雨水循环示意图。



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建筑垂直绿化及具有湿地净化功能的小型水景观。


水景观。


厦门市是全国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从2015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不仅在海沧马銮湾片区、翔安新城两个试点区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还通过坚持规划引领,完善标准规范,统筹新老城区建设,在全市域范围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如今,厦门的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厦门经验”。


那么,究竟什么是海绵城市?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厦门海绵城市建设思路是什么,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各级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注意防止进入哪些误区?近日,记者专访了市市政园林局、市海绵办的专家,系统地对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了解读。


建设目的


回归自然


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和蒸发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要让城市变得像海绵一样,下大雨时,雨水能够很好地下渗、滞留、存蓄,留下的雨水还能够得到净化处理,实现有效利用。在这样的城市中,强降雨的破坏力被大大降低,水资源却能得到有益的补充。


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海沧马銮湾片区20平方公里,翔安新城15.4平方公里。截至去年12月底,试点片区已经完成39个海绵城市新建、改造项目,在建项目达到58个。建成海绵城市4.09平方公里,在建面积6.78平方公里。部分完工的项目已经经受了强降雨的考验,发挥出“海绵体”的重要作用。


专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的雨水由地面吸收并渗入地下,然后由地表和植物表面被蒸发,回到大气中,多余的雨水从地表缓慢地汇集于溪流江河,排入湖泊海洋。而传统的城市建设阻断这种雨水的自然循环路线。水泥地面、柏油路面、“混凝土森林”,能够吸收雨水的地面和水面急剧减少,雨水钻不进地下,汇流的总量和速度比过去要大得多,内涝、积水的威胁便日益加重。这种变化还意味着更多原本清洁的雨水遭遇面源污染后,会化身“黑臭水体”。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就是“回归自然”,用自然生态的,或者模仿自然生态的措施,使城市的排水能模拟自然对雨水的吸收、储存、蒸发,使城市的排水系统遵循雨水循环规律。海绵城市建设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达到人与自然的契合。海绵城市的总体目标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对于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厦门来说,过去城市里作为负担和废物的雨水,要能够得到有效收集利用。


建设方针


渗 滞 蓄 净 用 排


大大缓解积水成涝的问题


去年厦门雨水总量异常偏多,创下新的历史纪录,暴雨日数在史上也名列前茅。但是,老旧小区玉荷里的居民在雨季、台风季却很少像往年那样受到顽固积水的困扰。运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进行改造后,小区里新增了7个雨水花园,多了两个透水砖铺就的小广场,小区绿化带还都设置了植草沟。有了这些海绵设施后,落入小区的雨水先是下渗或蓄积,超出承载范围的雨水才会被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根据测算,玉荷里改造完成后,整体设计可以消化年雨水径流量的70%,能够吸纳26.8毫米的降水,大大缓解积水成涝的问题。


专家介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可以概括为六个字:渗、滞、蓄、净、用、排。将雨水优先“渗”透,多余的径流通过洼地或者透水带等“滞”留在地表,再多出的径流会引流至“蓄”水池,蓄水池的水可以通过“净”化后使“用”,以上手段无法消减的雨水径流最后被“排”放至市政雨水管网。


常见的海绵城市建设具体措施和设施有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这样的生物滞留设施,还有透水铺砖、绿色屋顶、雨水调蓄池、人工湿地、初期雨水弃流装置、植草沟等。


建设关键


规划引领 系统实施


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性建设


虽然海绵城市概念针对的是城市的“水”问题,但由于水本身涉及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海绵城市”的开发建设注定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工程。所以,建设海绵城市,必须坚持规划引领,对不同的区域因地制宜明确建设思路。为此,厦门首先在规划领域进行了一系列顶层设计。


专家介绍,去年我市出台《厦门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了三“不”四“有”的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也就是“水质不超标、城镇不受淹、河道不断流”,“绿色自然有弹性、生态和谐有特色、适游宜居有文化,管理有序有章法”。


由于人口密度偏高,已建区出现环境品质下降,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现象严重的情况。对此,《专项规划》提出,今后,已建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将以问题为导向,重点解决合流制溢流污染、积水点和生态环境提升等内容。


对于新建区,《专项规划》指出,应以目标为导向,优先保护自然生态本底,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保护现状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城市自然水体,充分结合场地地貌、现状水系的前提下,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建设区外的区域,《专项规划》要求,打造成为巨大的绿色“海绵体”,通过山区植被的复建,提高绿化率、植被覆盖率。


如今,在翔安洋唐保障房片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样板工程之一,雨水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合循环系统:上游保障房小区里的雨水,经过雨水花园、植草沟等海绵设施的渗透、滞留、净化后,进入中游的旱溪公园;在公园里雨水继续滞留、下渗、净化的过程,然后流入下游的鼓锣公园;鼓锣公园内不仅配套了下凹式绿地、透水园路等各种海绵设施,还有两个人工湖作为“大海绵体”,对雨水起到重要的调蓄作用;最下游还建成了一座每天6000吨处理规模的中水处理站,负责收集、处理整个片区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的中水通过泵站,可以浇灌绿化带和进行生态补水,实现水体循环。


“如果只是零敲碎打、不成系统地建一些海绵体,那么不仅不能有效发挥海绵作用,还可能会在城市里形成新的环境问题”。专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要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系和地下水,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在调查城市自然基底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选择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性建设。


建设基础


完善标准 创新机制


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初期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标准和规范的空白”,海沧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廖凡主抓马銮湾片区的试点以及全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他坦言,原有的政务审批体系中,没有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这使得他们在最初开展工作时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立项要怎么批?预算要怎么编?“海绵体”设计的标准和规范是什么?……这些问题统统没有答案。


市委市政府创新机制,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工作。厦门还成立市海绵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指标审核单位——同时也承担着对内培养本地规划设计力量,对外引智引才学习借鉴先进技术的职责。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规范标准出台,为海绵城市试点工作保驾护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厦门陆续颁布试行《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厦门市海绵城市设计规范》,完成了《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与利用设计标准图集》、《厦门市海绵城市施工与质量验收标准》等编制工作。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厦门创新市政公用设施投融资机制,打造多元化、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能力,也为海绵城市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市出台《厦门市关于海绵城市建设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指导意见》,让具备技术实力的企业集团或联合体,采用总承包方式承接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政府可通过竞争性磋商等市场机制选择最佳的社会资本作为合作对象。目前,位于翔安南部新城的港汊景观水系流域和位于海沧马銮湾的乐活岛,已经采取PPP的模式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市市政园林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PPP模式还可以引入专业技术和人才,更好地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运营管理。


链接


厘清误区


在建设过程中,市海绵办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些技术人员甚至部门负责人对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错误的认识和片面的理解,影响到工作的开展。


●误区一:认为“海绵城市”是一项颠覆性的工程,可以一劳永逸解决城市洪涝问题。


专家指出,“海绵城市”不是利用绿色措施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雨水优先通过绿色系统进行消纳控制,过量雨水才进入传统雨水管网系统进行排放。


●误区二: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很简单,不外乎是铺铺透水砖,挖挖植草沟,营造些下沉式绿地。


正确理解应该是,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系统的各个环节。


●误区三:认为建设海绵城市要增加很多投资。


专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本身并不是独立的一批工程,而是将“海绵”理念融入传统道路广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河湖水系的设计当中,是设计理念的革新,不一定会增加工程建设费用。当然,对于已建成项目的海绵化改造需要增投部分资金,但改造在提高水安全、水环境等水系统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老旧设施改善及景观效果提升。


近期重点建设区域


到2020年,厦门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到2030年,厦门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的海绵城市要求。我市已在全市域范围划定了19个近期重点建设区域。


●两岸金融中心服务区(思明区部分、湖里区部分)


●筼筜湖片区


●五缘湾片区


●邮轮母港城


●马銮湾新城片区


●新阳、新市区、吴冠片区


●园博苑片区


●大学城片区


●厦门北站片区


●软件园三期


●同安新城美峰生态组团


●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洲片区)


●西柯片区


●西炉片区


●翔安文教区


●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业服务合作示范区


●翔安南部片区


●翔安空港新城片区


●厦门大学翔安校区



来源:厦门日报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