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时事政策

News & Policies

图说 | 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日期:2016-11-09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


《规划》提出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生态空间、总量控制等4大类21项具体指标,其中15项为约束性指标。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7月25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研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实施意见,部署推进本市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


《上海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三五”规划》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聚焦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和PM2.5、河道黑臭、生活垃圾等市民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源头防控和综合治理力度。《规划》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和“底线思维”;更加注重“接轨国际”和“率先引领”;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依法严管”;更加注重“科学治理”和“创新驱动”。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本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水平明显提升,社会公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对应上述目标,《规划》提出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生态空间、总量控制等4大类21项具体指标,其中15项为约束性指标。《规划》还明确了5大任务措施、14项重点工程和64个重大项目。


会议原则通过《规划》并指出,《规划》对于上海贯彻国家战略、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规划》确定的目标严格、任务繁重,必须全力以赴,绝不能有半点松懈。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到区域、项目、实施主体等各个环节,层层落实责任,加强督促考核和跟踪评估。要与环保三年行动计划和各专项计划衔接协调,紧紧咬住目标,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进一步改善区域综合环境、空气和水环境质量,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进一步改革体制机制,加强法制建设和环保执法,广泛动员群众,打好人民战争,充分发挥环保执法“杀手锏”作用,为全市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简称PPP)是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机制的重大创新,即政府采取竞争性方式择优选择具有投资、运营管理能力的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平等协商原则订立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由社会资本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政府依据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资本支付相应对价,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收益。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相关部委要求,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着力解决PPP推进中的关键问题,明确了操作流程,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出了分级管理模式。


会议原则通过“实施意见”并强调,PPP模式是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管理领域的投融资制度创新,要以推广PPP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分门别类,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抓紧修订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加快探索适应改革方向和上海实际的投融资管理基本制度体系。


近年来,本市围绕“两高两少两尊重”的工作目标,深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工作,重点清理取消与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不相符合的不合理不合法收费项目。“十二五”期间,累计取消93项收费项目,同时通过缩小收费范围,取消相关收费项目中的明细子项目89项。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优化经营发展环境、激发市场经济活力,本市拟再取消或调整8项与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相适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会议指出,本市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大局,继续主动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同时,要进一步梳理规范收费标准,确保收费合法、合理,收费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链接:环境保护部日前印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


制图:赵晓宇


《纲要》指出,“十二五”时期,各级环保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在示范引领、系统保护、综合监管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部分重点保护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但总体上,我国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活动的矛盾依然突出,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生态空间遭受持续威胁,生态系统质量和服务功能低,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存在的机制体制和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有:统一监管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机制尚未建立,监督管理的基础能力薄弱。


对于“十三五”时期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纲要》明确,到2020年,生态空间得到保障,生态质量有所提升,生态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下降速度得到遏制,生态保护统一监管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取得成效,国家生态安全得到保障,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具体工作目标是,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得到落实,国家生态安全格局总体形成;自然保护区布局更加合理,管护能力和保护水平持续提升,新建30~5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完成20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全国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4.8%左右(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试点的区域);完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本底调查与评估,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加大保护力度,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保护率达到95%;生态监测数据库和监管平台基本建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得到健全;推动60~100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应明显。


为达到以上目标,《纲要》共明确了四大主要任务及4项保障措施。主要任务包括建立生态空间保障体系,强化生态质量及生物多样性提升体系,建设生态安全监测预警及评估体系,完善生态文明示范建设体系。4项保障措施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共同保护。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中国上海 固废观察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