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海绵城市怎么建?光明新区学习德国经验

日期:2016-10-14  



9月27日,光明新区明湖城市公园内,市民在休憩。明湖城市公园是光明海绵城市项目之一。


进入2016年,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度明显加快,市政府正式成立“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发实施方案。而在深圳的西北部,光明新区是目前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示范区,这也是深圳成功申报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的重要基础条件。


海绵设施每年节省15%杂用水


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体一样具有吸水、蓄水、释水的能力,具体来讲则包括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近日,一场磅礴的雨后,记者走进了光明新区凤凰城的一处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市政道路38号。乍一看,这条路与常见的沥青路面并无两样,可事实上,与其他路段雨后会淤积雨水不同,这处排水型沥青路面上,完全看不到积水的影子。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任心欣解释道,这条马路正是全市第一条以“低影响开发理念”开展设计进行建设的海绵型道路。与普通马路不同之处,在于整条马路上没有一个雨水箅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隐藏在路边的“开口”立缘石。立缘石可将路面上的雨水通过豁口汇聚到旁边的生物滞留带,通过滞留、蒸发、净化沉淀后,再排入市政管道。而沥青路面本身具备排水、防滑、降低噪音等作用,雨水也能从沥青层底部排入生物滞留带,从而不在路面积水。


任心欣表示,如今的38号路,通过建设海绵设施,排水能力由原设计的2年一遇提高到4年一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0%,雨水携带的污染物中的悬浮物可减少一半以上;年节约15%的市政杂用水,生态效益明显。


借鉴德国经验建设海绵城市


日前,光明新区召开为期两天的中德海绵城市项目交流研讨会。此次交流研讨会让新区对德国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的管理有了深入的了解。光明新区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与严谨思维,高质高效地完成海绵城市建设,使其成为新区“国际化现代化绿色新城”建设目标的重要成果之一。


据了解,德国拥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和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德国的城市规划水平全世界有目共睹,在城市环水建设方面,德国不仅拥有发达的地下管网系统、先进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还有规划合理的城市绿地建设,这一切使得德国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显着。


研讨会上,德方专家分享了其在流域污染、污水处理、供水安全、能源供给、土壤保护等工作上的成就。一位与会者表示,德方专家在专业领域上的报告,如多曼教授的黑臭水体治理、派切尔博士的暴雨防洪排涝实践、乌伦布洛赫先生的地下市政工程发展以及派切尔博士的管网系统控制实践等,对于光明新区的海绵城市打造十分具有启发性。


光明新区与德方就明湖城公园、塘家面前垄及光明绿环项目等海绵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双方还到华星光电、塘家面前垄排洪渠、明湖城市公园、38号路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现场勘探。


据了解,《光明凤凰城开发指导规划》提出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发展框架,串联起山、水、田园等自然生态要素,建构凤凰城内的“绿环公园项目”。今年4月份以来,以光明凤凰城为试点区域,深圳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国家提倡的口号,更是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成功申报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后,新区还需按照国家要求推进各项建设,在未来三年里接受定期考核,但毋庸置疑的是,海绵城市建设不会成为新区重担,反而会成为各大项目建设最强有力的推手与动力。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