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时事政策

News & Policies

海绵城市等于告别内涝吗?海绵城市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答记者问

日期:2016-09-26  


国际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工程实践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


2016年的夏天已悄然离去,它除了带给我们酷暑,还带来了暴雨。据报道,我国大部分省份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暴雨袭击,更有多个城市遭遇“内涝成海”的尴尬。年年暴雨,年年内涝,中国城市似乎陷入“治水方式”之困。而近几年兴起的“海绵城市”则提供了一种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治理”的智慧治水新思路,那么海绵城市真的就能完全告别内涝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国际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工程实践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


综合利用雨水的海绵城市


2013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存积、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在2014年10月住建部发布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以及仇保兴发表的《海绵城市(LID)的内涵、途径与展望》则对“海绵城市”的概念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国办发(2015)75号文中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目标要求。


“这样看来,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初期是针对中国城市内涝现状和面源污染提出来的。”国际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工程实践交流协会秘书长张颖夏说:“在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问题,美国提出了低影响开发技术(LID技术——Low Impact Development),和传统的技术如快排方法不同的是,低影响开发技术是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来达到对暴雨所产生的径流和污染的控制,使开发地区尽量接近于自然的水文循环。”


自2004年就已经开始接触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张颖夏告诉记者:“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实施手段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低影响开发技术是一项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解决面源污染以及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工程技术。一方面,雨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不应该简单一排了之。另一方面,雨水尤其是暴雨初期雨水水质污染严重,构成城市的面源污染,如果不进行污染治理将严重污染受纳水体的水环境。而传统雨污分流技术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在当前寸土寸金的繁华都市很难实施,即使实施对城市的正常运转影响也很大。而低影响开发技术的主要实施手段包括都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态滞留草沟、绿色街道、可渗透路面、生态屋顶、雨水再生系统等,成本低。


低影响开发技术自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开始实践以来,已经发展成为美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领域的一项成熟和标配的一项应对城市内涝和面源污染治理的一项工程技术,现在全美各州都在开展相关的工作。据了解,美国联邦政府环境保护署在绿色基础设施框架下编制了一系列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指导文件。美国联邦环境保护署编制的市政手册给地方政府与社区提供了具体发展绿色基础设施的指导,手册的共有五章分别讨论的融资选择,改造政策,绿色街道,雨水收集的政策和激励机制,每章都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计划和政策的讨论和案例研究。



美国西雅图HIGH POINT社区湿地


实践较早的州和城市已经取得了成熟的经验,同时也培育出了大量的相关企业,政府在项目推动,监管、工程评估方面也建立起了规范的管理体系。比如,梅尔?里德景观设计事务所在美国俄勒冈波特市建造的雨水花园,紧邻俄勒冈会议中心,该项目赢得了波特兰2003年度最佳水资源保护奖。雨水花园利用雨水打造水体景观构成了“绿色街道”,所谓的“绿色街道”就是通过入渗池、雨水花园以及街道与人行道之间的浅沟来收集雨水,每小时至少可以吸收两英寸(约合50毫米)的雨水,有效地减轻了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据了解,雨水花园几乎可以吸纳会议中心屋顶上所有的雨水。而且雨水花园一般无需维护,只需要每年例行的简单清污和修剪植被即可。


各个州还根据当地气候、具体绿色实施项目编制了不同的管理手册。亚利桑那州流域管理集团编制的《西南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目的是为社区负责人和专业人士有兴趣在西南地区应用绿色基础设施而编写,本手册提供了对现有的社区街道改造的指导方针,正确的方式和停车场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做法;明尼苏达州在2014年最新出版的《明尼苏达州暴雨手册》包括两卷,第一卷是专门为在明尼苏达的雨水管理物理和监管环境,第二卷提供雨水的专业人士和监管者的技术和工程指导。


任重而道远的海绵城市


截至到目前,我国的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已经达到30个。2015年,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获得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资格;2016年北京、天津、大连、上海、宁波、福州、青岛、珠海、深圳、三亚、玉溪、庆阳、西宁和固原进入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



沣西新城康定路LID施工工序



西咸新区海绵城市工程项目(带有渗透功能的绿化隔离带)


然而根据相关报道,目前已纳入全国试点的30个“海绵”城市中,在今年进入雨季以来出现内涝的至少有14个,接近50%。对于被寄予了“厚望”的海绵城市建设首次交出了这样的成绩单,众多本来对海绵城市就陌生的公众产生了更大的怀疑,甚至有人公开质疑海绵城市在解决城市内涝上的效用。


对此,张颖夏认为:“这样的质疑是不恰当的。首先,受气候的影响,各地在今年雨季的雨水量普遍较大,甚至有很多地方出现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海绵城市能有效缓解城市内涝问题,但并不能保证不会出现内涝,更何况我国的海绵城市试点,很多处于规划阶段或者工程初级阶段。而一些在排水区域尺度上建成的海绵工程,在今年的雨季期间并没有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和道路积水等问题。比如7月24日,西安及周边地区遭遇雷暴袭击,西安全城交通瘫痪、地铁停运多处路段积水严重。临近西安的西咸新区同样遭遇了暴雨天气,但对于西咸新区的沣西新城雨水渗透良好,并未造成积水,这很大原因是因为沣西新城建设区内大部分道路采取了海绵城市建设方式。其次,我国的海绵城市建设刚刚起步,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都尚处于摸索阶段,还需要时间和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海绵城市的技术体系还远未建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实践操作还有待细化。此外,海绵城市建设还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将其纳入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框架中,打破体制和部门的利益羁绊,综合考虑各个实施环节。而美国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国外成熟的经验可使我们少走弯路,但由于国情及气候地理条件也不相同,完全照搬也不可取,全面深入了解及借鉴与脚踏实地工程实践相结合将会形成中国海绵城市的有效解决方案。”


来源:环境教育杂志2016年第8期



来源: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