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会议纪要/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战略研讨会

日期:2016-09-21  


会议背景

“土十条”颁布已三月有余,为进一步解读“土十条”实施后对建设与农用地环境管理的新要求,分享国家政府部门及各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编制的思路和阶段性成果,探讨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政策措施,促进土壤修复行业健康发展,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与中国土壤学会主办,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筹)、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筹)、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和南京凯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的“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战略研讨会” 暨“第五届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风险评估技术HERA讲座”于2016年9月10-13日在重庆圆满结束,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以下是“国家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战略研讨会”的会议纪要。



会议日程

8:30-9:00    开幕式

主持人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介绍了会议的举办背景、基本情况并逐一介绍了与会嘉宾



领导致辞


沈仁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所长

介绍了南京土壤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并概述了南京土壤研究所在土壤污染防治上所做的努力


周桔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 处长

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一些探索和尝试,提出了科技工作怎么跟土壤污染治理工程紧密结合等困惑,并表达了对此次会议的感谢和期待。


肖尧文 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司资源与环境部

简要介绍了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方案。


张文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 理事长

介绍了重庆市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进展。


9:00-9:20    合影



9:20-9:45

我国土壤环境与修复工作中若干问题探讨

骆永明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副所长/研究员



一、 前所未有新局面

“土十条”颁布后,土壤修复行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主要体现在:

1、各部委响应落实

全国人大: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

科技部: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方案

土壤重点科技专项(重金属、土壤污染防治)

发改委: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农田 、场地

环保部:土壤污染详查、基准与标准研究等工作部署

中科院:STS(科技服务)项目

2、科技界、企业界活动

科技界:

国际会议:SOILREM2016;PHYTOTECH2016(杭州)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论坛与培训(重庆)

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西安)

企业界(企业数量增加 >500家)

永清环保:潇湘环境(国际)场地修复论坛(09月7日)

环境修复网:多次多地论坛、培训

生态修复网:2016国际棕地大会(10月26日)


二、 若干问题再探讨

1、关于防控修复的理念问题: 目前,在土壤污染治理的过程中还没有很好地落实防控修复的安全性、健康性、绿色、持续的理念。

(1)整体质量改善

在修复过程特别是技术的应用上有的可能还是仅仅针对一个污染问题,一个污染事件,而没有从土壤质量的可持续性角度来体现土壤质量的改善,没有把整体环境质量的维护与改善体现在修复过程中。土壤不是孤立的,也不仅仅是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耕地质量安全,土壤及其周边的环境是一个整体,在治理土壤的时候,我们同时需要保护土壤周边的水、气、生(农产品)、人。

(2)不能以看不见、闻不到为目标,要防止二次污染

在有些修复项目上,还以看不见、闻不到为目标,有些技术上很明显存在二次污染,有些技术影响到了土壤质量,有些技术几乎改变了整个土壤的根层,我们需要反思一下我们的出发点,如何规范技术的应用还需要在法律法规上进行约束。

(3)重视自然修复:不要陶醉于短暂的人为效果,要时空整体

有一些耕地土壤可以用自身的功能来实现自然的修复,而不需要通过人为的强烈的干扰。不要陶醉于短暂的人为的效果。要从时空从整体上来评估修复的效果。

(4)修复中土壤及矿渣

在修复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尽可能地把修复对象进行再利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土壤重金属及矿渣,要把再利用的理念融于修复的过程中。

2、关于防控修复理论与技术的系统、关联研究问题

(1)加强实际问题导向的基础研究,实现原始创新,支撑基准

(2)推进技术方法创新和装置装备创造,支撑现场原位工程修复

3、关于土壤环境基准与标准制定问题:

(1)亟需制修订,科学制订新标准/修订旧标准

(2)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分区、分类、 分等原则;国家制定导则与规定

(3)允许地方制定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区别于水、气的管理办法

4、关于风险评估与管控问题:因地制宜,与环境质量维护并行

对于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通常风险评估有助于污染土地用地方式的选择与转变,并可能减少经济成本,甚至对有的污染场地因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经风险评估,可得出无风险而无须投资进行修复的结论。但是,实际上,该土壤中污染物总量或有效态浓度已远远超出土壤环境背景值或另一种用地方式下土壤环境质量限值。

另一种情况是根据风险评估与模型计算制定的土壤标准值过宽,若不加以行政性管制,还可以允许在污染场地上投放污染物,这势必增大环境风险。还有一种情况是基于风险评估模型计算制定的土壤标准值过严(远低于背景值),无法进行指导应用。

我们需要客观、冷静地对待基于风险管理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制定工作。对于土壤,尤其是自然土壤和农用地土壤,标准制定切实服务于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

5、关于修复技术、材料 、装备研制及应用问题:

(1)多学科交叉,与工程、制造结合创新

(2)向矿业、重工、电子、机械以及水、气污染治理借鉴

(3)廉价、实用的综合性装备(可移动、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6、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中立法、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

(1)制定中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刻不容缓,迫切需要优先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使我国土壤质量的维护与改善、污染预防、控制及修复等工作有法可依。

(2)搭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科技研究与交流平台。在加强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的同时,现阶段还要注重引进、吸收、消化适用于国情的国外先进技术,通过再创新加快带动土壤修复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

(3)要以预防为主,点治片控面防相结合;分阶段、分步骤地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重点开展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工程示范工作,以点带面,加快成功的技术与经营推广。


三、未来研究大需求

1、未来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发展总体目标

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修复科技需求为主线,突出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创新设计,创建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模式和新基准,形成适合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标准和技术体系,建立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为保障中国土壤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2、具体目标与重点内容任务

(1)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的基础科研创新能力。突破土壤-植物、土壤-地下水系统污染物形态、生物有效性、迁移转化及界面行为的分子机制、表征方法,探明污染物源汇机制、路径通量和承载容量,发展土壤自修复及强化修复技术,建立本土化的土壤环境安全临界值(阈值),关键暴露参数及基准值,创建土壤安全利用的评估指标与方法体系,全面支撑土壤环境质量安全性评估。

(2)创新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体系。遴选低积累作物与高富集修复植物、研制钝化剂、生物修复剂等材料,创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防控、修复与安全利用等关键技术

(3)创新建设用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协同修复技术体系,研制绿色修复功能材料,开发可移动式、模块化技术与装备,创新协同修复关键技术,创建易推广的可持续场地再开发利用风险监管与全过程安全保障体系。

(4)形成分区、分类、分级的土壤污染防控修复技术模范与示范基地。建立农用地、金属矿区和油田土壤修复示范区和污染场地修复示范工程;创立分区、分类、分级防控技术模式,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修复与资源化利用的系统解决方案。

(5)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的管理技术水平。创制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及危险评估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制定土壤及含水层污染防治技术标准、规范和指南,建设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化发展。


9:45-10:10

从土十条的基本内涵分析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

李发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总工



1、中国土壤修复治理产业的总体现状

从全球视野看,我国成为城市棕地再利用和修复事业最具活力的区域,总体规模大,增长趋势快。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组织管理体系日趋发育和完善。《土十条》的顺利出台就是一个标志。土壤修复产业自主发展进展快速,工程技术和专业人才日益积聚,包括大型复杂场地修复在内的工程经验积累增多,国际合作与交流频繁,修复产业发展向初步成熟的方向迈进。

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土壤环境压力下的适时应对,是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是确保食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的需要,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环境条件和保障。

3、《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总体地位

是国家层次的环境保护行动计划;是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的中长期纲领性文件;与水环境、大气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计划共同构成我国环境污染;防治的核心基石(3个十条);为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产业发展确定了总基调和发展方向。

4、《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行动思想和特点

系统性解决方案;防治结合,保护与修复并重;精细化的保护策略和治理措施;综合考虑成效和可持续性的理性行动计划;控制土壤污染增量,逐步减少污染存量

5、土壤污染防治产业面临的机遇

土壤环境调查与检测市场的业务需求增加;土壤(场地)风险评估方面的需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方面的市场机会;基于土壤污染预防的企业环境管理市场的培育;土壤污染防治科技类服务需求和信息化服务;修复工程终身责任制将极大催生修复监理市场。

6、需要关注污染场地的柔性再利用市场

场地柔性再利用有很好的国际经验;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国情需求;中国有一定的基础和实践;需要进一步推动和推广。

7、关于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问题

要考虑土十条管理内涵的关口前移特点,同时要注意整个产业呈现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多样性,需要创新性地实践新的模式和产业形态。


10:10-10:35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朱利中    浙江大学    教授



一、研究背景

土壤污染是当今国际重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壤污染防治研究滞后,研究起步较晚,其中土壤修复20年、地下水修复10年;缺乏长期和全面监测数据/数据库,家底不清;土壤污染物源汇机制、迁移转化、区域环境过程及调控原理尚不完全清楚;缺乏相关国家标准与法规,风险管控缺少科学依据;污染防治技术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技术与装备引进的原创技术少、集成创新能力不足;缺少经济、高效的实用技术与装备,产业化程度低。急需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产业化支撑体系和先进的风险管控体系。


二、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

1、基础研究

包括我国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动态数据库;土壤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筛选;土壤污染物的源汇机制、多介质界面行为、区域环境过程及调控原理。

2、关键技术创新

包括土壤污染阻控与缓解新材料及新技术;农田污染修复新材料及新技术;设施农业退化/污染土壤修复新材料和新技术;高风险工业污染场地修复新技术;新材料及其装备。

3、工程应用

考虑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适用性和经济性(防止二次污染)、关键共性技术及集成技术,并推广应用。

4、风险管理

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土壤的环境质量标准/风险管控标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的政策法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技术,为发展土壤污染防治及风险管控提供科学依据。


三、创新思路

发展基于界面行为调控的有机污染土壤修复新技术

1、农田土壤有机污染阻控与修复

依据基于多介质微界面行为的有机污染物生物有效性调控原理,建立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新方法,选择合适作物-阻控吸收积累-原位增效修复。主要有:基于生物有效性调控的土壤污染阻控技术;表面活性剂/生物碳增强吸附固定-阻控植物吸收积累有机污染物;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微生物协同修复技术。

2、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气象抽提新技术、热脱附修复技术、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SER)、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集成技术。


四、小结及展望

基于界面行为及生物有效性调控,可发展系列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新技术,高效修复各类有机污染场地土壤。

拟加强的工作:增强吸附固定-强化生物修复一体化技术、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场地/农田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缓解与修复技术评估及应用推广、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类管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标准。


10:35-10:55 茶歇


10:55-11:20

有机污染场地标准体系建设初探

姜林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院长



一、我国污染场地管理技术框架

目前国家发布的相关通知和技术文件标志我国采用基于功能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尽管缺乏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但通过一些通知和文件标准,已经基本上明确我国未来将建立基于功能的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如2014年环保部颁布了《工业企业场地调查评估与修复工作指南(试行)》,该指南建立的污染场地管理框架基于场地的用途和基于风险。


二、现有的技术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场地调查与监测标准缺乏必要的支撑标准

(1)缺乏场地采样技术导则

(2)现场导则难以满足负责场地的调查精度

现有的导则采用的场地调查技术是基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均一性和同向性,但实际上水文地质条件的非均一性和非同向性是常态,且其变化往往是微观尺度,这往往会导致污染物在很小的空间尺度的巨大变异。

(3)传统的采样技术方法难以支撑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调查技术

全部采用传统的钻探技术和实验室分析很难满足高密度的调查要求,现行的采样密度和采样技术很难满足高精度的采样要求。

(4)现有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估导则不适用VOC的调查与风险评估

(5)建议

进一步开展采样技术规范编制,引入高精度高分辨率采样技术;建立物探辅助的场地调查方法及技术规范

2、风险评估方法过于保守,难以客观评价风险

(1)建议开展生物有效性测试技术研究及标准编制

(2)建议开展场地背景值的统计分析方法及多证据评估方法研究及相关编制

3、修复过程标准缺失

(1)建议修复过程设施运行及风险管理技术导则

(2)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导则

目前环保部委托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编制的《污染场地修复验收技术导则》正处于编制阶段,预计在2017年发布。


11:20-11:45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排查与风险筛查评估方法探讨

臧文超    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    副主任、



一 、我国建设用地排查与风险筛查必要性

我国工业污染场地现状:门类多样,涉及行业、生产工艺多;城市转型快,使用人变更多;历史久远,档案文件缺失;存在分散,大片、综合型场地多,污染物种类复杂、污染重,因此开展调查十分必要。


二、 发达国家和地区污染场地排查与风险筛查方法

1、土壤污染排查方法

(1)欧盟

场地识别:以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活动清单位依据,排查土壤污染

场地调查:土壤、地下水污染物浓度超过筛选值,对潜在污染场地,需进一步风险评估,未超过筛选值,为非污染场地

(2)中国台湾地区废弃工厂排查

以高污染行业为依据的废弃工厂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排查

2、风险筛查方法

(1)美国危害排序系统(HRS)

从地下水的迁移、地表水的迁移和土壤的暴露、空气的迁移这四个方面去考虑排放的可能性,污染物的特性和要保护的目标这三个因素来进行筛选,再通过一定的评估模型来进行打分来确定。

(2)新西兰

从危害暴露途径和受体,考虑到地表水、地下水来进行分析,最终通过打分来筛选


三、 部分省市污染场地排查与风险筛查实践

1、上海市潜在污染场地排查与风险筛查

对重点行业污染的特征,如主要产品、原辅材料、生产工艺、废物处置、化学物品等进行解析,了解其污染迁移过程,进而进行场地污染筛选。在场地危害评估与分级上,选取污染特性、影响途径、暴露受体、敏感目标四个危害评估参数因子建立场地危害评估模型,并结合管理需求、风险管控、定量评估等进行场地危害分级。

2、重庆市潜在污染场地排查与风险筛查

结合了定量分析和定性管理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估。在排查上,首先确定排查对象,然后对场地进行调查,建立潜在污染场地的档案清单,然后进行评估分析,确定优先管理清单。


四、我国污染场地排查评估方法建议

1、污染场地排查评估总体思路

建设用地分为在产企业用地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两类,分别对这两类进行排查,确定潜在污染场地清单,然后通过分析评估来确定不同的风险等级场地来进行分类管理。

在具体的组织上,可以通过国家层面的筛查和地方上报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调查的对象,来确定在产企业场地清单和关闭搬迁场地清单,然后进行场地基础信息调查、场地初步风险筛查评估、场地采样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在此调查评估与分级,建立优先管控名录。

2、潜在污染场地排查方法建议

对重点行业进行分析,分析其生产工艺、原辅材料使用情况、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产排情况等进行分析,确定土壤特征污染物,

对重点行业企业进行分析,分析其污染物性质、投产年限、生产规模、环境风险事故等,确定潜在污染场地企业筛选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多源企业信息来进行潜在污染场地排查。

3、污染场地风险筛查方法建议

我国标准基础比较缺失,对场地数据信息需求尽可能小,危害评估指标体系设置简单合理,采用简单、快速的分级方法,遵循易操作、规范性、灵活性原则来进行污染场地风险筛查。


11:45-12:10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与对策

赵方杰    南京农业大学    教授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环保部/国土资源部,2014):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19.4%。实际上,我国土壤重金属镉总量“超标”情况不比欧美严重。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农产品镉超标比较严重,原因一是土壤酸化。南方土壤偏酸性,长期施用氮肥进一步加剧土壤酸化。以湖南为例 ,40%稻田土壤pH<5.5酸性条件下(pH<6),即使不污染的土壤(Cd<0.3mg/kg)种植籼稻,稻米镉仍然可能超标。我国南方镉米问题突出第二个原因与镉的积累能力有关,在品种上,籼稻>粳稻。解决我国稻米重金属超标问题的对策:

(1)阻断污染源,停止污水灌溉

(2)解决土壤酸化问题:施用石灰,逐步将土壤 pH调节到6.0以上(Cd);

(3)筛选、培育低积累水稻(籼稻)品种(在高风险稻田禁种高积累高的品种);

(4)稻田水分管理:对于稻米镉容易超标的稻田,灌溉期不宜过早排水(Cd)

(5)污染较重稻田,改种积累低或非食用作物;

(6)研发高效、廉价植物修复方法


12:10-14:00 午餐



14:00-14:25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思考

吴龙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一 、土壤污染与修复概述

农田土壤污染加剧,耕地迫切需要修复。2014年《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点位总超标率16.1%,耕地超标率19.4%,重金属污染面积5000万亩。主要污染物: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多环芳烃等,镉污染最突出,点位超标率7.0%。


二 、农田污染修复的土壤问题

土壤自身具有一定自净能力,通过吸附、沉淀、配位、氧化/还原等作用可转变为难溶性化合物,使其活性降低、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无毒或低毒物质。农田土壤修复的目标是恢复其理化与生物性质,重建生产力的过程,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等。我们可能关注了农田修复中的土壤学问题,但是很少将其作为主要问题讨论和关注。


三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实践

1、物化稳定-低吸收水稻联合修复示范

湖南:VIP(V:品种,I :灌溉, P: 调节土壤 PH),盆栽试验效果很好,田间试验有效果,但处理问题差异不显著;多年坚持会有效果。2015年,以“土壤调理+叶面阻控+水分管理”技术核心在望城区开展6000亩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示范,平均降镉率达60%。

2、 农艺调控技术

(1)水稻安全生产的水分调控技术

Cd 高积累水稻对Cd 的去除修复:移栽后淹水30-45天,随后保持水稻不缺水的旱作方式,直至收获。间歇灌溉和传统灌溉方式各品种稻米产量最高,旱作和淹水处理产量有所降低。As污染土壤宜采用间歇灌溉或旱作,Cd污染土壤宜采用传统灌溉或淹水,As和Cd复合污染则宜采用间歇灌溉或传统灌溉。

(2)叶面喷施硅溶胶抑制水稻积累重金属的应用技术

喷施时期:水稻拔节;喷施天气:晴天下午3-6点;喷施剂量:7.5升20%硅溶胶/公顷。

3、植物吸取修复

对于砷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集成与示范,国际上首次发现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湖南郴州建立第一个污染农田修复示范工程,推广到广西等8省市获得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单篇引用率达764次;编制了《农用地污染土壤植物萃取技术指南(试行)》、《农用地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项目管理指南(试行)》。

4、高污染农田土壤化学淋洗修复

田间实际条件下,3体积50mM EDTA淋洗可以使土壤中Cd去除80%。


四、对农田污染修复的个人思考

1 农田修复技术研发定位

针对日趋严重的农田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问题,农田修复技术研发定位于以下5各核心内容

(1)土壤污染调查、监测与评估技术和设备

(2)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

(3)有机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与设备

(4)农田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工程化验证

(5)农田土壤环境管理信息

2、农田土壤修复的目标

恢复其基本功能:理化与生物学性质、肥力;物理:水分、质地、团聚体

;化学:pH、拮抗物质、养分(肥力);生物学:土壤动物、微生物;重建生产力的过程:提高作物产量、品质。

3、农田修复的非技术因素

确定业主:是土地个人承包者或其他性质对规模化实施影响明显;实施主体:农民或专业人员,掌握和实施;科普与教育,使技术真正实施者能有效应用。

修复模式:费用保障、市场规则与机制;政策: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法;大的市场环境社会习俗和民俗:技术实施需要考虑的社会因素

土壤污染修复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土壤仅是农业生产资料之一,不是农产品超标的唯一因素。我国农产品安全压力巨大,法律还不完备,经济相对落后。


14:25-14:50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及思考

李芳柏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所长



一、总体原则与目标任务解读

总体原则: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防治体系

目标任务解读: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全国土壤污染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二、当务之急:摸清家底、划分等级

最大的问题:家底摸不清。全国土地总的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11.2%、轻度2.3%、中度1.5%和重度污染点位1.1%;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极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13.7%、轻度2.8%;主要污染物为镉、镍、铜、砷、汞、铅。需要注意的是:点位不等于面积、超标不等于危害。


三、农田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思路

技术选择1:移除法-土壤重金属达标: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降低至国家限量标准以下

技术选择2:控制法-农产品达标:农产品重金属含量降低至安全范围

1、超富集或高富集植物修复技术

能够提高修复效率、缩短时间;降低修复成本;培育普适性的植物品种。其中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相关技术最为完善;镉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伴矿景天、龙葵等;镉富集植物:籽粒苋。种植与维护成本:约6000-10000元/亩/年,修复时间:镉超标1倍土壤,约3年,适宜范围:旱地。尚无可用于水耕的超富集植物。

2、农田重金属污染控制技术思路

核心技术1:重金属生理阻隔技术

优势:低成本、易大面积实施、不误农时。水稻是喜硅植物,水稻硅营养可调控镉砷吸收、韧皮部转运、解毒等关键过程,明确了各过程的关键基因。

核心技术2:土壤镉砷同步钝化技术

难点:还原钝化镉活化砷、氧化钝化砷活化镉,难以同步;关键:稻田厌氧铁循环可实现硫还原钝化镉与砷氧化钝化砷。


四、占领制高点:构建技术与产业体系

农业部:技术引领、占领制高点

1、区域性重金属污染的特殊性与严重性

三带合一:金属矿带、酸性土壤带、粮食主产带;流域型污染:湘江流域、珠江西江+北江流域;制造业升级换代,产业转移,加剧流域性污染;红壤区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2、重金属污染还在加剧,遏制这一趋势更急迫

全国范围内,土壤中镉年增速率平均约4%。稻田需水1米深度,即使镉含量达到饮用水标准,带入的镉量也是很可观的。要从源头控制相关技术标准的修订。

3、建立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行业标准

目前尚未由专门的重金属污染治理与控制的国家技术标准,行业技术规范,产品注册登记管理。农业领域现有大量低技术门槛、小规模的企业活跃于农业推广行业,缺乏顶层设计,恶性竞争,农田市场规划的形成需要时间与智慧。

4、规范行业与产业发展

PPP模式值得推广;逐步发布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实用技术目录;

加强农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的技术经济评价;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技术性强、跨环保、农业两个领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14:25-14:50

土壤污染治理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

吴吉春    南京大学    教授



土壤污染治理与地下水污染治理与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致。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地下水是重要的城乡供水水源,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3,总供水量的近20%。北方各省行政区地下水源供水占有较大比例。全国约60%的人口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水源。 我国地下水环境安全危机-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地下水污染正由点状、条带状污染向面上扩散,由浅层向深层渗透,污染物组分由无机向有机发展,总体上呈现由东部向西部、由城乡向农村、由局部向区域扩散的趋势。北方城市污染普遍较南方城市重,特别是华北地区,污染最为突出。我国地下水污染防控体系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地下水污染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土壤与地下水人为分离分管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重土壤污染修复、轻地下水环境保护,多数业主不知道水文地质;发达国家土壤修复过程中的教训:没有充分重视场地污染控制修复过程中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污染场地重修复、轻调查、轻防控:对待污染只想到治理修复。

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有:分离、活化和抽提技术、生物和化学反应技术等。必须建立监测系统,以确认修复工程(或内在生物修复系统)的长效运行。

几点建议: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处理,学科交叉;制定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修复、防控管理相关规范;在污染场地调查评价、修复、防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水文地质工作的作用;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强化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形成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地下水污染控制修复技术体系;研究制定以防控为主的地下水污染风险管理策略(并不是所有的地下水污染场地都必须进行主动修复,我国现阶段多数地下水污染场地宜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地下水污染防控工作展望:地下水间接监测方法优势突出;地下水直接监测与间接监测相结合,实现“软”“硬”数据融合成效显著(立体动态);地下水直接监测+间接监测+数值模拟前景光明(预测、优化)。


15:15-15:40

污染场地治理修复质量控制与环境监管的若干思考

邵春岩    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院长



一、污染场地修复全过程风险管理

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是基于风险的管理,对于污染场地,应在毒性和暴露的识别的基础上,采用降低毒性和控制暴露的手段,进行风险管控。

(1)污染场地全过程风险

HJ25.3 关注场地治理的环境风险,模拟场地现状污染水平(浓度)下,未来开发用途情境下,个人的终身风险,用途是确定场地污染物的可接受水平(目标浓度)。修复工程可能引发较场地现状更严重的风险,但修复过程的环境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尚未有效建立。

(2)污染场地修复过程的环境风险识别

构建定量或半定量模型,表征修复过程“风险”的迁移转化、增加和消除,识别各环节风险的贡献,为方案比选和环境监理提供支撑。与基于个体暴露的风险模式不同,还应考虑污染物总量、暴露人群数量。


二、 工业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的质量控制

可针对场地土方平衡和污染物全过程平衡引入物质平衡的概念,建立原污染土壤的特征污染图谱,对应土壤中的各类污染物,编制各项污染物平衡图表,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原始存量,经污染场地调查、监测、评估得出。治理修复各类土壤处理技术实施过程发生污染物的分解、转换、转移等均可量化,建立处理后的土壤特征图谱。土壤中污染物最终或留存于场地或有安全的去向或进入其他环境介质,构建基于污染因子迁移、转化、消除过程的污染土壤去向台账。


三、 污染场地土壤异地修复的环境监管

参考危险废物的经营许可证管理和排污许可证管理模式对污染场地土壤异地修复进行监管。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针对处理设施(工艺、性能、处置范围、辅助设施等)能力和能源经验。排污许可证可同时设定多重标准,核心目标是防控修复过程二次污染,确保异地修复场地环境质量不恶化,环境风险可接受。


四、结束语

随着“土十条”的深入实施,污染场地修复产业将进一步发展,需要对现有污染场地治理修复管理机制进行创新,维持产业良性持续发展。应健全污染场地全过程风险管理技术体系、探索工业污染治理修复的质量控制模式,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污染场地原地/异地修复环境监管制度,以推动我国工业场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土壤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15:40-16:00 茶歇


16:00-16:25

上海贯彻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思考

杨洁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所长/高级工程师



一、上海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现状

1、初步了解农用地土壤环境底数

全市共调查了328个耕地土壤监测点位,点位达标率为75.6%,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7.4%、3.0%、2.1%、1.8%,污染类型以有机污染为主、重金属污染次之,复合型污染比例较小。8项重金属污染指标中,砷、铬全部达标,镉、镍、铜、锌、铅、汞6项重金属点位超标率分别为5.8%、4.3%、1.5%、0.9%、0.6%、0.3%。有机污染物情况:六六六全部点位均达标,多环芳烃、滴滴涕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3.1%、3.9%。

2、初步建立场地环境管理与技术规范体系

3、提前启动潜在污染场地排查与数据库

4、重点区域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二、上海市“土十条”编制的思考和框架

1、强化源头预防

空间布局管控前置,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源头预防;工业污染防控从监管环节和监管污染物双管齐下。

2、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加强耕地分类管理,加强林园地土壤环境管理,加强后备农用地环境管理。

3、实施建设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1)完善建设用地场地环境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体系

(2)潜在污染场地数据库和重点监管企业清单

建立潜在污染场地信息库(2016年底前完成基础搭建);实施潜在污染场地风险分级管控(优控场地、关注场地、一般场地);筛选重点监管企业,加强环境监管。

(3)开展污染场地治理修复

提出本市转型发展区域场地治理修复;结合城市发展布局调整,开展宝山南大、普陀桃浦、浦东高化、闵行吴泾、金山工业区等转型发展区域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提出在生产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工程控制。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经调查评估确认存在污染的在生产工业企业场地,可采取工程控制措施,阻断受体暴露途径,防止污染进一步扩散。


三、几点思考

新的开始,纲领、指引,而非短期行为;分析短板、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厘清职责分工、协调部门关系、发挥市场作用;解决我国土壤问题,任重道远,观念理念。


16:25-16:50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应用情况及挑战

李书鹏    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一、我国污染场地特点

1、场地污染情况严重

根据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我国土壤污染状况不容乐观。根据《中国环境年鉴》(2002-2009年),我国10万以上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产生了大量污染或潜在污染场地。而且数量仍然在增加,增速大约为2000个/年。

2、污染场地数量众多,污染类型复杂

列入统计的污染场地中,有机污染所占比例约65%,部分存在非水相液体(NAPLS)污染;有机污染场地中,VOC/SVOC复合污染项目所占比例达到56%。

3、场地修复工期紧

我国现阶段场地修复大多由地产驱动,地产驱动型修复对修复周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4、场地大多临近环保敏感点,二次污染控制要求严格。


二、我国修复工程技术应用情况

从北建工2007-2016年间51个修复工程统计,其中前5年数据约来源于10个项目。2007-2011年(5年),原位修复比例几乎为0% ,2012-2016年间原位修复比例上升到了24%,异位修复比例为76%。其中,2007-2011年间的异位修复技术主要以水泥窖焚烧、填埋为主,分别占37%、36%,异位化学氧化/还原、SVE、常温解析技术分别占9%,到2012-216年间,异位修复技术主要以固化稳定化为主,占到了40%,异位化学氧化/还原技术所占比例上升到了15%,填埋技术所占比例降为10%,水泥窖焚烧技术所占比例降为13%。


三、未来技术及装备需求/趋势

1、重金属污染场地技术需求:

长效、低环境影响的固化/稳定化药剂研究;针对低渗透性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植物及微生物提取就技术研究;智能型土壤洗脱技术及高效土壤洗脱剂;

结合场地地球化学特征的生物化学修复技术。

2、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技术需求:

针对NAPL的处理技术:强化MPE(SEAR,蒸汽注入):自持燃烧;强化化学修复技术:增溶强化化学氧化、缓释化学氧化;低能高效热分离技术:电磁强化、微波强化;安全和绿色是生物降解技术。趋势特点:从异位向原位;从简单、单项修复技术向复杂、耦合的综合修复;从服务于单种污染物向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土壤的组合式修复技术过度。

3、装备需求:

取样调查系列设备-钻机、配套取样设备;便捷式检测仪器,各种测试套件;适用于粘性土质的土壤混合搅拌设备;大直径的深层土壤搅拌设备;橇装式污水和废气处理设备;模块化的异位修复设备;可移动式膜结构车间;不仅仅是车间问题。


16:50-17:15

污染场地分级管理评估方法初探

周利强    重庆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



一、重庆市污染场地环境管理背景

强化三项保障,即加强能力建设,提供监督保障;完善法规体系,提供法制保障;扩宽投入渠道,提供资金保障,为污染场地环境监管提供支撑。

抓住三个重点,即抓重点行业,抓示范工程,抓技术创新三个重点,推动污染场地环境监管取得实效。

紧扣三大环节,即开展调查摸底,严格评估治理,规范流转使用,全过程环境监管,确保污染场地实现全过程环境监管。

以搬迁或拟搬迁化工、石化、练焦、金属冶炼、农药、电镀、机械加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企业为重点,建立潜在污染场地清单信息数据库,进行动态更新管理。

排查出潜在污染场地389块,其中工业企业原址场地251块,集中式污染治理场地28块,加油站和储油设施场地39块,油气钻研开采场地71块

2013年重庆成为全球环境基金中国POPs污染场地治理修复项目首个示范城市;2014年重庆又列入环保部污染场地环境监管试点省市。


二、污染场地分级管理评估方法

分级评估方法的原则:易操作原则,基于有限的场地信息和数据进行,场地污染危害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尽可能简化,确保优先管理清单的确定操作简单易行;规范性原则,建立针对场地土壤污染区、地下水污染区的指标体系,规定了对各项指标的评分赋值的细则,确保危害评估的规范性;兼顾性原则,兼顾考虑了场地信息和数据无法获得时的默认评分方法,确保适用于大部分场地的场地污染危害评估与分级管理。

分级评估方法(危害评估评分):按照“污染区特征”、“迁移可能性”和“危害可能性”三类评估指标,依据场地污染危害排查、初步调查评估、详细调查评估等不同阶段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对三类评价指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筛查场地污染对人体健康危害程度,实现污染场地分级管理。


17:15-17:30 会议总结

陈梦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员


从以上报告可以了解到,围绕土十条战略规划,发改委、科技部、环保部都做出了积极的响应。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是产业化和技术转让,成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是北京建工牵头的污染场地安全修复技术和土壤所牵头的农田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实验室。这两个平台大家要好好利用,希望我国家未来在土壤技术上有很好的突破。科技部更注重技术研发、技术示范。环保部最近也在制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整体思路。这部分张文超主任也提到了两方面:农田污染状况详查和工业污染场地排查。


在这里我想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摸清家底”。我们现在确实是摸不清家底。农田污染和场地污染是令人担忧的,但污染场地面积、起因我们不一定清楚,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这方面的工作。另外背景值的问题也是家底不清。另一个方面是地区差异性仍然较大。华北平原是我们国家政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分之七十地下水是作为饮用的,污染的风险较高。长三角地下水不作为饮用,但千万不要认为没有风险,它作为移动通道对周边环境、人居健康,甚至对河流环境质量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关注土壤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地下水,土壤和地下水概念的定义,确实现在还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什么叫土壤、什么叫地下水污染”,二者之间的关系,一块场地污染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也是我们摸清家底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环境背景到底怎么样,我们能不能通过这次排查,把我们国家分几个区,哪些敏感度高,哪些脆弱性差。另外,我们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农田污染、土壤污染不一定代表健康风险。以镉米为例,中国确实吃大米比较多,那么标准怎么往上提,怎么降低,怎样的评价标准,基于风险还是其他一刀切的,也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风险管控”,很多专家也提到了,那么什么是风险管控?它的定义是什么?风险评估怎么去做?过去是借鉴国外参数,怎样从实践中把风险评估做好,需要大家努力。我们经常讲源、途径、受体的关系,一个说法是三者缺一就没有风险,所以我们做好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有污染源,那么有没有受体,需不需要马上去做修复,能不能实现风险把控,所以风险管控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同地方土壤性质不一样,不同地方有机含量不一样,不同地方地下水深浅不一样,所以场地修复目标确实不能一刀切。国外也是经过了40多年实践,特别是欧美,采取了基于风险的管理措施。可以制定三级标准,初级阶段,采用保守筛选一些污染物。后期根据场地具体参数来制定修复目标。土十条也提出分类、分级、分区,但到底怎么去分是没有说的,我想大家能把风险评估这个工具用好,可以解决一部分分类、分级、分区的问题。


还有一个关键词是“适度修复”,我们利用土壤修复的经济成本目前看还是很高的,目前很多当局者提出可持续修复的理念,既要考虑成本,又要考虑社会和经济。另外适度修复要做好风险评估,我们要把污染物分类、分层、分级。有些高浓度高风险污染,原位技术不一定解决得了,有些浅层高风险高浓度污染必须采取热脱附,有些中等的风险污染物可以采取原位修复。我们一定要把相关风险评估做好,必须依据风险评估的理念来制定修复方案。这一点市场上不是很重视。所以我想这几个关键词希望大家好好理解。一个是“摸清家底”,一个是“风险管控”。总结下哪些适合使用,哪些不适合使用,哪些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


今天唯一遗憾的是法律法规提及讨论比较少,特别国外水污染水治理实施比较好,国内是不是适用,谁受益,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后非常感谢十三位专家带来的精彩报告,非常感谢在座各位参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使我们会议圆满成功。最后祝大家生活愉快,希望今后能够多多交流,使我们土十条能够顺利得到实施。会议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记录:中国生态修复网    赖玉玲

来源:生态修复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