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时事政策

News & Policies

世界土壤日:土壤环保产业未来大有可为

日期:2015-12-14  

2015年是联合国发起的第一个国际土壤年,而备受国人关注的《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出台在即。也许,是时候关注土壤问题了。

土壤科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忽视,但是脚下的土地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包括人类的食物以及居住的环境。在12月5日世界土壤日即将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对话土壤专家,我国土壤环保产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这一领域发展空间巨大。

土壤研究所提前布局

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部联合公布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调查显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污染最为严重,点位超标率为19.4%,耕地污染面积达1.5万亿亩。


此前,“镉大米”事件让全国上下一片震惊。而这一事件也暴露了我国耕地污染情况的严重问题,当年广州食药监局公布,18批检测的大米44.4%超标,中国土壤现状堪忧。


中国土壤污染问题何以如此严重?“主要还是意识问题。”不少专家都表示,土壤污染问题其实就是中国整个环境污染问题,在经济起步时期,因为追求GDP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破坏掉的青山绿水需要现在修复。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坐落在广州天河区天源路,从1958年成立至今,一直都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土壤科研机构。占地6公顷的研究所前年刚建成新的广东省土壤科学博物馆大楼,宽敞明亮。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原名广东省土壤研究所,成立之初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土壤生产力,提升土壤耕作质量。从1996年开始,研究所的领导们强烈意识到土壤环境生态的重要性,研究所的主要任务拓展为保障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恶化、提升土壤的生态系统功能。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研究所确定以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为重点,一方面促进研究所的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提升研究所的社会服务能力。在土壤环境、土壤生态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制定场地修复的“珠三角标准”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公众对社会事务参与度的提高,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渐成“热点”。耕地污染和工业用地污染是目前我国土壤污染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技术发明人李芳柏研究员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有一个项目已经进行了10年,专门针对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移除法技术思路不同,研发的钝化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移动性,同时也研发了阻隔技术,减少重金属的转运,让重金属更多地保留在农作物的非食用部分,比如减少重金属由水稻茎叶向籽粒转运,尽可能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


这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耕地污染修复治理方法,目前已在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使用,成本低且技术易大面积推广。但是,即使是这样经济有效的治理方法,也不能完全套用在所有农田土壤修复过程中。


2007年,广州氮肥厂(以下简称“广氮”)进行工业用地土壤改造,彼时对于工业用地的场地修复,大家并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核心问题便是: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什么限值需要进行修复?土壤修复到何种程度算是修复完成?


广氮地块场地修复是由研究所原所长万洪富研究员负责的,最后,通过行业专家的论证,形成了场地污染风险评价、场地土壤修复技术方案、修复功能检测与监理流程、工程验收规范等一系列完整的工作流程。有这些经验积累,研究所通过8年努力,制订了广东省地方标准“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筛选值——珠江三角洲”。广东省场地修复从此有了标准。

土壤环保产业大有可为

地域不同,土壤问题也各异。在广东,水土流失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就比其他省份要严重得多,因此,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领域,除了土壤环境(农产品安全)与场地修复以外,还有土壤生态,主要是水土保持。


在研究所里,有一间模拟降雨实验大厅,在这里,雨水是由人工控制的,大雨、中雨或小雨,根据实验需要,研究者们会制造各种下雨场景并记录水土流失数据,以便更好地控制土壤中氮磷污染地表水的问题。


同时,研究所还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座省级的土壤科学博物馆。在11月21日,羊晚小记者走进博物馆,不少小朋友说:“原来土壤还有这么多科学知识!”博物馆从2012年建成至今,已接待了许多中小学生参观者;博物馆还兼具学术使命——按照与国际接轨的土壤分类体系,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进行布展,可谓观赏性与学术型并存。


未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还有诸多发展计划。从1958年开始沉淀至今,可用“厚积薄发”来展望研究所的未来。“一方面在学术上,我们要建设一个具有国际影响的区域性土壤学专业研究机构,另一方面,我国土壤环保产业相对滞后,这也是我们今后要努力发展的领域。”这是广东省土壤学人的心声。


从人们集体忽视土壤保护到如今“国际土壤年”、国家的“土十条”即将颁布,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也开始形成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完整创新链:制定行业标准、掌握核心技术、申请专利、成果转化……


研究所几十年来的坚持和沉淀,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来源:羊城晚报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