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新地:探索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建设活力水
日期:2017-11-29
注1:本文已发表于深圳特区报20171129,A08版
注2:新地公司是“前海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平台管理及技术导则编制”项目中标单位
前海企业公馆下凹式绿地
前海作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和城市新中心,在规划之初就引入了“前海水城”的设计理念,重点关注水和生态,将水融入城市,增添城市灵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前海水城”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作为深圳市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区域之一,前海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全过程管控的研究与探索。
在充分吸纳国际高密度大都市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海立体化开发强度高、密度大以及地表覆土薄、地下水位高等特点,前海率先因地制宜地开展海绵城市技术研究,编制了前海合作区海绵城市《规划汇编》、《管理办法》、《设计指引及常用图集》、《施工、运行、维护指引》等一系列管控文件。通过系列管控文件的研究,制定前海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相关管控指标,在设计、施工和运维等各阶段提供指导性意见,对合作区内各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控,切实将海绵城市建设落到实处。
在管控文件的指导下,前海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项目“两证一书”审批中,并在地块开发、景观提升等项目中深度挖潜落实海绵城市理念,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形成以“滞”、“净”为技术核心的“薄海绵”特色,有效控制雨水径流,着力消减面源污染,部分项目已初见成效。
在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管控下,前海将继续推进落实高密度开发地块海绵建设、市政道路海绵建设、水廊道公园海绵生态涵养区建设,并以“双滨水公园带”、“三带六廊主题景观绿廊”和“蓝色水廊”为重点打造生态海绵节点,实现前海65%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目标,为创造独一无二的城市水系和绿色开放空间,打造集生态性、文化性、景观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活力水城奠定坚实基础。
前海海绵城市建设先行示范项目一:
前海企业公馆位于前海合作区前湾片区、前湾一路以南,总占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项目设置的中心水景与建筑毗邻,采用建筑中水和屋顶及场地地面收集的雨水作为该水景的主要水源,两部分水体经水净化系统处理后,收集到地下集水池内作为现状湖体补充水源。地下集水池还通过管道与现状湖体相连,通过与湖体的定期循环来保证水池水质。
项目景观规划与海绵设施具体布局紧密结合,既满足了海绵建设目标要求,同时还营造了良好的景观氛围,展示了海绵设施植物选择与景观策略的完美融合。
项目内不同建筑组团间分布着与建筑空间相互渗透的小型透水铺装广场和下凹式绿地,在增益建筑空间公共性的同时,也可以滞留一部分雨水,提升入渗雨水水质。
环状水廊道一期
前海海绵城市建设先行示范项目二:
梦海大道40米绿廊工程位于前海合作区前湾及桂湾片区、梦海大道西北侧。项目绿廊总占地面积约10万平米,在景观工程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保持绿色生态的同时,设置了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蓄水模块等源头型海绵设施,将雨水径流有序组织。降雨时,雨水先经透水铺装、绿地下渗,无法及时入渗而产生的雨水径流经植草沟转输,进入雨水花园、蓄水模块进行渗、蓄,起到削峰调蓄作用,并提高生物滞留和净化作用。
在今年6月13日台风苗柏肆虐过程中,该项目成功经受住了考验,切实起到前海合作区雨水源头控制的先行示范作用。
梦海大道绿廊
前海海绵城市建设先行示范项目三:
环状水廊道一期沿月亮湾大道,自北向南衔接双界河水廊道、桂湾河水廊道和前湾河水廊道,总长约6150米,主槽宽20米。
项目遵循“低冲击开发、海绵城市”的理念,沿岸设置了生态沟、红树林带等低冲击开发措施,在有限空间内打造景观设施,在河道左岸2.5米高程以上有节奏地布置供人活动的林荫广场、休闲台阶、艺术创意长廊以及具有游船码头功能的集散广场,慢行道穿梭其间将其串联起来,同时变化与水面的关系,在狭长的空间中创造丰富的滨水体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