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English

行业动态

Industry News

海绵城市给西宁人绿色福祉

日期:2017-08-14  




作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西宁市大写“治山”、“理水”、“润城”三篇文章,给西宁人带来了绿色福祉。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低影响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低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保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积比例,建设雨水湿地、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透水铺装等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低影响开发设施。


海绵城市在西宁的试点建设,将具有在青藏高原和西北半干旱地区全面推广的典型示范意义。据介绍,西宁市海绵城市试点区位于中心城区西部,总面积21.61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3.46平方公里,新建区14.06平方公里,外围山体4.09平方公里。


西宁海绵城市建设结合自身降雨量少、蒸发量大等特点,以“渗、蓄、用”为技术目标,以“截、引、用”为实施路径,走西宁特色的“截、引、用、渗、蓄、用”海绵城市建设道路。


西宁市成为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后,按照治山、理水、润城的技术路线,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治山”:通过山体绿化建设水平阶和鱼鳞坑等措施,降低径流和泥沙输送,做到水不出山、泥不出沟,实现“渗、滞”功能。


“理水”:通过将雨水、中水、河水综合利用,从源头引水进入湟水河湿地进行净化,打造景观水系。


“润城”:通过下凹式绿场、道路屋面雨水收集、调蓄设施等方法,将集中的降水曲线,延伸为相对平缓的用水曲线。并通过将市政道路雨水引入两边绿化带中,形成有效的雨水过程控制。最终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目标。


据介绍,未来的西宁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原则,以潺潺溪流为城市增添灵动,以一池碧水为市民送上湿润,让高原群众也享受到海绵建设带来的碧波荡漾、杨柳轻拂的绿色福祉,综合实现“渗、滞、蓄、净、用、排”六字要求。持续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成为一座智慧、现代、生态、幸福的魅力之城,树立起西部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面特色旗帜。


西宁将打造国际旅游城



为加速推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及西宁市“扩市提位”战略实施,通过文化、旅游、娱乐、休闲、教育、医疗、养老等多产业整合,西宁将在城市副中心多巴新城打造集“文化+旅游+新型城镇化”的国际旅游城。


据悉,西宁国际旅游城占地面积约3000亩,总建筑面积约170万平方米,绿地率40%。项目以湟水河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规划建造以一园即生态乐园度假区,六中心即娱乐度假中心、生态体育中心、教育中心、商业综合体、医疗中心、传媒中心,多片区即湟水河北岸及兴多路的南侧形成多个生态景观住区的文化旅游生态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西宁国际旅游城中将建设青海首座“无季节”梦幻童梦乐园、第五代海洋公园、文化休闲商业梦幻蓝色水街·世界饕餮购物长廊。


西宁有了超大“会客厅”



中心广场北扩项目是西宁的城市名片,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重点展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端商务酒店、写字楼等内容,打造成为集滨水公园、文化活动、商务办公、商业休闲等于一体的标志性区域。


中心广场北扩项目设计遵循生态,人文,休闲的功能定位理念,结合自然景观,建筑艺术以及配套娱乐等融合成为一组杰出的景观建筑。项目实施后,让西宁有了超大的“会客厅”。


十三五期间,西宁的发展将紧紧围绕我省“一个同步,四个更加”这一总目标,从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转型升级两个方面着手,实现建设幸福西宁的最终目标。通过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格局,加快城市转型升级。西宁城区则实施“中疏”战略,大力推进“双增双减”疏解主城区功能。双增双减即增加公共绿地和公共空间,减少建筑总量和降低容积率。


中心广场北扩项目长江路东侧正建四栋高层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地上21.8万平方米,地下5.1万平方米,最高的建筑高度186米。


详解西宁“一芯双城”



这里是中国夏都,享有世界凉爽城市的美誉;这里是青藏高原第一大城市,被誉为高原明珠;这里,就是大美青海、幸福西宁。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幸福西宁,是西宁市的未来梦想。为此,西宁市规划出了“一芯双城”的发展格局。


据介绍,西宁市树立空间均衡理念,构建全域统一衔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空间规划体系,加快推进都市区空间重构,由城市绿芯森林公园为一芯,西宁主城和多巴新城为双城,与东川、西川、南川、北川、甘河、鲁沙尔、长宁片区共同构建一芯双城、环状组团发展的生态山水城市格局。


同时,制定实施更加严格的地方标准,建立绿色评估机制和绿色准入机制,深化环境经济政策改革,完善法规制度、政策机制和市场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此外,加快培育和形成绿色发展新动力,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培育传统产业、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多个经济增长点,释放经济增长潜力,着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多巴城市副中心等经济增长极,优化生产力布局;拓展形成宁大、多沙、鲁多-西塔沿线特色优势产业三条千亿元经济增长带。



来源1:海东时报

来源2:中国水工业互联网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

新地环境官方微信